明时节,很多人会进行扫墓凭吊事宜,期间难免会有心情波动。对于青壮年来讲,偶尔的情绪波动并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多影响,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中老年人,其损害后果或不堪设想。专家提醒,清明期间易受情绪波动、饮食、天气影响,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肠胃不适、过敏等“节日病”,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
方法/步骤
1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清明期间早晚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对抵抗力差的人群影响最大,这些人最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引起身体不适或加重原有病情。专家认为,季节交替之际最易引起中风、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奔波劳累、忽视保暖、情绪波动往往都有可能会加重病情。且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反弹”时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
2
吃青团、螺丝适可而止清明吃青团、炒螺蛳等是江浙一带习俗,而这些性质寒凉、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不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但不少人仍不“把持不住”,因贪嘴而连累肠胃。据了解,清明团子大多用艾草的青汁和糯米粉一起调和,再加入馅料包成的,这类食物多含有淀粉和油脂成分,对于脾胃虚弱以及寒性体质的人来说,过多食用会加重肠胃负担,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感染性腹泻也是清明前后易发的疾病。多由于摄入不洁食物和水导致的,再加上一些人的不良卫生饮食习惯,使得病从口入。其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专家建议,3天小长假期间,尤其是打算外出旅游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贪嘴吃路边小吃。
上一篇:麦记青汁粉的饮用步骤
下一篇:青提汁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