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印象里,每个宝宝都是活泼可爱的小天使,他们白白胖胖的,笑起来能让人忘记所有的烦恼。可是宝宝也是会有情绪的时候,他们会出现破坏物品、挥动小拳头打人甚至自己打自己的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必须得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那妈咪如何应对宝宝的攻击行为呢?
方法/步骤
1
了解宝宝的攻击行为。 宝宝的攻击行为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别人,粗暴对待周围事物或者人,另一方面是对自我,就是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掌掴自己或者撞击。
2
一岁以下的宝宝。 一岁以下的宝宝自主意识还不强,大多数不良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比如自己抠自己的脸或者咬妈妈的胸部之内的,只要马上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好。
3
一岁到三岁的宝宝。 一岁到三岁的宝宝的粗暴行为有可能是模仿或者性格造成的。有的宝宝性格暴躁,有的宝宝模仿大人发脾气大人的样子。所以,家长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4
三岁到六岁的宝宝。 三岁到六岁的孩子能听懂道理了,如果发现宝宝喜欢打人、摔东西,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并且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如果再犯错误,一定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5
六岁以上的宝宝。 六岁以上的宝宝性格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达成一致,不能一个严厉,一个又溺爱,这样很容易引发宝宝的逆反心理。如果出现打人、损坏物品等行为,要和老师一起进行教育。
6
要注意的方面。 宝宝还不会科学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自己的情感没有得到回应,就有可能通过不良的形式来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妈咪应该引导宝宝正确宣泄自己的情感,不能粗暴对待宝宝。
上一篇:按类型解决肥胖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