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误区有哪些?糖尿病食物疗法,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疗可以稳定血糖含量,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使用食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一定要谨防糖尿病食疗的误区,糖尿病患者减少主食,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以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治疗糖尿病,必须控制体内的血糖。于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只要不吃饭或者少吃饭,就可以避免血糖升高。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已经走入了误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对人体来说缺一不可,它们进入人体后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而被人体利用。糖类是人体重要的供能营养素,由于体内储备很少,必须按时进餐予以补充。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吃饭或者少吃饭不会对治疗糖尿病有所帮助。 误区一:少吃主食。不少患者认为,主食越少吃越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标,且脂肪摄入过多,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其实,糖尿病饮食主要控制总热量与脂肪。而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应该保证吃够量。 误区二:不甜就能随便吃。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该不吃甜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可以用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但必须计算进总热量。 误区三:吃多了加药就行。一些患者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他们觉得,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误区四:控制正餐,零食不限。部分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样也破坏了饮食控制,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误区五:荤油不能吃,植物油多吃没事。尽管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无论动物油、植物油,都是脂肪,都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因此,植物油也不能随便吃。 误区六:只吃粗粮不吃细粮。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但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 误区七:少吃一顿就省一顿药。有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另外,少吃这一顿,必然下一顿饭量增大,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很重要。 误区八:打上胰岛素就可以随便吃了。有些患者因口服药控制血糖不佳而改用胰岛素治疗,认为有了胰岛素就“天下太平”,不需再费神控制饮食了,其实,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的使用量也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不但需要配合营养治疗,而且非常必要。 误区九:用尿糖试纸评估食物。有些患者为了监测所吃的食物尤其是甜味剂食品是否含糖,将食物溶液滴于尿糖试纸上,发现变色就非常恐惧,认为是高糖。其实只要是含糖(包括精制糖、多糖)的食物溶解后都会产生葡萄糖,而使试纸变色;无糖食品中只是没有蔗糖,其他形式的糖都会使试纸变色,但是它们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或太高。这种做法只会让您徒增烦恼。 误区十:山楂等流传的降糖食疗方法都可以降糖,无须限制。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所有饮食都要控制在总热量范围内。山楂对普通老年人有软化血管、抗凝的作用,但含有较高量的果糖,多吃可能影响血糖控制,食疗偏方中的食品如果热量过高或脂肪量过高,也会影响血糖。因此,应慎重选用。
上一篇: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糖尿病人的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