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设计师所做的每个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孕育的过程中思考了很多,但这些思考的过程、思考的方法并不是单单一张效果图就能够展现的;设计师有很多专业层面的认知,效果图上并不能展现,加上设计本来就是相对感性的,所以很多时候分歧就这样产生了。 设计师所做的每个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孕育的过程中思考了很多,但这些思考的过程、思考的方法并不是单单一张效果图就能够展现的;设计师有很多专业层面的认知,效果图上并不能展现,加上设计本来就是相对感性的,所以很多时候分歧就这样产生了。 不要用蓝色的,换个颜色试试,试试绿色、紫色、橙色,都试试吧……;这个元素大一些,那个元素也大一些,还有那个也大些……;不要用这个字体,换个别的试试……;尝试把这个模块整体放在左边,下面那个模块拿到右边去,不还是整体放在上面试试……OH,My God!每个设计师背后都有一群指点江山的神! 每当别人叫你改这改那的时候,作为设计师的你难道能做的就是自怨自怜,一边舔舐受伤的心,一边改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对自己的设计效果图充分的负责任呢?
方法/步骤
总述
通过上述第一步、第二步的工作,需求方能够通过效果图清楚明白在设计过程中都考虑过什么,设计配上、界面布局等等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他们能够和设计师感同身受,这个时候推动效果被最终使用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虽然看似多花了时间,但是后期不断调整修改的时间会大大减少。很多时候并不是背后的“神”们有多难搞,而是在思想上没有同步,设计师没有明白需求方要的究竟是什么,需求方也没有最终明白设计师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
下一篇:小舞献祭是哪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