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湾的饮食传统源于闽粤,但有变化,具有台湾本身的地方风味。例如闽南著名风味小吃“蠓仔煎”,在闽南是以地瓜粉调蠓仔 和蒜叶丝煎成。食前蘸辣酱或姜醋,通常是冬蠓盛时上市。而台湾的 “蠓仔煎”常年皆有,以地瓜粉和嫁仔为主料,配料陈蒜叶丝外,尚有 韭菜、葱或其叶类菜。食前佐以辣酱、姜醋、沙茶、咖喱、花生酱等。又 如粤民有食蛇者,闽人有食鼠者,而台湾民间鼠蛇皆吃,且创造出别具特色的鼠蛇莱馆,比闽粤更胜一筹。
第三,台湾食品中以米制品居多,且以甜为特色。 台湾是中国著名的“米仓”,各种米制品特别多,如馃、糕、糍、粽、饭、丸、卷等;其名目不下百种。台湾的糕馃店也很多,各店都有自己的祖传秘法,精制各类“招牌糕馃”以招徕顾客。由于台湾产糖多,故台湾食品向有“甜”的特色。宴席上的珍馐佳肴多有加糖者,如“炸鸡卷”上席,盘上心撤少许白糖,菜心肉丝蛋汤也必加糖。至于小店食品,则是甜品多、蜜饯多,即使是汤品亦然。
第四,小吃集中在夜市。 这些台湾名小吃,我都吃过,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齿颊留芳的还是淡水鱼丸、基隆庙口的螃蟹羹和高雄旗津的番茄切盘。在台北的淡水,做鱼丸、卖鱼丸的比比皆是。先将上等的鲨鱼肉打成浆,再加少许的芡粉和水,和匀之后,包进肉燥,丸子就做成了。淡水鱼丸很有咬头,吃的时候还要小心,先得把鱼丸咬开一小口,吸吮里面的肉馅和汤汁,然后才可以大嚼。基隆庙口的小吃摊从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现在有两三百个摊位。那里的小吃螃蟹羹由鲜笋丝、鲜香菇丝、发菜、螃蟹腿肉等6种材料做成,色香味俱全,坐在炉子边,一碗螃蟹羹下肚,觉得天下美味莫过于此。而高雄旗津的番茄切盘,是将带青的番茄切成块状,放在盘子里,蘸酱油和梅子粉后再送入口中,那种味道实在无法形容。 当然,小吃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夜市。台北因此形成十大夜市,比如士林、公馆、华西街、师大、饶河街、辽宁街、宁夏路等等,台北县淡水夜市就在淡水老街,基隆的夜市在庙口,新竹夜市则在城隍庙……这些夜市台湾人都烂熟于胸,外来的观光客也往往在本地人的渲染鼓动下,按图索骥,大吃一顿。俗话说得好,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嘛!除了小吃,台湾其实还有一些东西比较特别,山菜如山苏、过猫、槟榔花、甘蔗笋(其实是小甘蔗苗)等,日月潭的“总统鱼”(原名曲腰鱼,因为蒋介石非常喜欢,所以改名),海鲜则有东港三宝如樱花虾和黑鲔鱼等。黑鲔鱼的生鱼片入口即化,吃后,你会觉得其他鱼真的很一般。 饮食不分家,台湾的饮料也很特别,走到哪里都有各种味道的饮料,比如台北的珍珠奶茶,台东的洛神花茶以及用炼乳和各种水果做的刨冰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澎湖人发明的用仙人掌果实榨汁做成的冰激凌,味道酸甜,吃了还想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