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是一个人的客观、稳定、独立的心态,是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够与外界建立和谐的社会联系,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抗挫折的能力。素质的教育就是让儿童切身感受到、体验到、意识到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各种需要,展示生命的力量,实现自我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社会的组成分子是多元化的复杂的,个体未来所面临的问题是多重的不可预测的。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把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交给学生,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经验、探索、创造和总结作为社会之人所需要的知识、心理和品行,在一个“社会——信息——教育——学习——生活”同构一体化的人类生存形态中,不断寻求身体、心理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展示生命的力量,实现自我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是目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南辕北辙三维个向——家庭教育溺爱放纵,孩子调皮胆大、无规无矩难以管束;学校教育循规蹈矩、成方成圆天命难违;社会教育支离破碎、乌烟瘴气吞并同化。在这样的现状之下,社会舆论还要再烧一把火——一味地倒向学生、偏袒学生,势必会造成社会和家长对学校这一方“净土”的越来越不理解,不配合学校的工作。殊不知教育学生需要一定的教育方法以及法度,这个“法”是由“三点加去”构成,“三点”代表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去”代表驱除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所以,教育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学校的功劳,当然教育的失败也绝不仅仅是学校的失职。我称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的无比正确性,但又总觉得这其中的“老师”绝不仅仅是狭义的、特指的学校的老师,这其中肯定包括了家庭之师、学校之师和社会之师。学生在学校之师面前变得越来越有恃无恐,学校之师管教学生和保护自己的手段越来越少,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显得孤立无援,难到不是家庭之师和社会之师的失职么?!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师生之间的矛盾,全部归咎于学校,似乎谁都可以对教师指手划脚,口诛笔伐。可是在你们指手划脚,口诛笔伐的同时,想到过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么?!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三维一体的培育过程,那么学校的老师只不过是这“三维”之中的一维,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学校和教师身上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学记》里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学。”可见,“师严”是为“敬学”,“尊师”的目的不在于“师”而在于“道”,是为了使学生“敬学”。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对学生的民主、宽容、尊重是教育的追求,但是如果说民主就是让老师不敢去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这样的民主不要也罢!如果说“尊重”就是对学生的一切越轨行为置若罔闻,这样的“尊重”不要也罢!对学生严格管理,从严要求,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手段。“严是爱,宽是害”,“严”是爱的另一种形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里的“严”,不是严厉,更不是严酷,要严而有度,正所谓“严格教育不逾矩,恩威并施有法度”,就是这个意思。(作者:杨永龙)
上一篇:如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下一篇:空气污染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