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
数学就是玩概念
利用学具,直观感知角 第一步,老师出示一个三角尺,摸着其中一个角 [老师问]在这一个三角尺中,这一个部分叫做什么? [预测学生的答]... [师生]角 [老师问](摸着另一个角),同学们一起说,这一个部分叫做什么 [预测学生的答]角 [老师问]同学们书包中,是不是有这一个用具、书籍(PPT出示课本上开头的学具),其中有角么? [老师问](停顿),请与同桌的同学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出示学具,另一个同学指出它的角
初步归纳,抽象理解角 第二步,老师画出三角尺的一个角,同学们刚才老师画出了手上的三角尺的一个角。你能画出纸工袋、时针与分针的角么?请大家动手画 大家画得很好 [老师问]我们要画一个角要画此什么?请你说,请你说 [预测学生的答]一个顶点,两条边 [老师归纳]不论是三角尺的角,还是纸工袋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老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概念分类,深入理解角 第三步,老师拿出两根硬纸条,还有一枚钉,做成一个活动的角, [老师问]谁能将这一个变得更大一些?变小一些呢?请你们用你手上的材料做一个角,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一个步骤的目的]1,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理解,不论角的大小,构成角的要素是一样的。 2.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对角的各种(大小)分类,有一个直观认识,对理解角的抽象性的很大的帮助。(个人感悟):初高中的概念教学从分类开始,是一个很好的化抽象为直观的点子。这一个点子,是我们研读小学教材得到的。 如:高一第一册函数的概念,我们如果这样操作会对学生的概念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出示我们初中学习过的函数,(其实就是对函数分类),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能够将函数列举得完么? 这么一枚举,一问,这一个课为何要学函数,如何学习函数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回到,我们小学的课本,通过转到角的一边,突破角怎么变化都好,构成角的要素是不变的。
概念辨析,检验教学效果 {想想做做} 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角的定义是否理解
归纳一下: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这么玩的 直观感知-抽象归纳-分类理解-概念辨析 教的技巧不外就是三个:一是在第一步用分类突破抽象性,二是第三不还是用分类实在任意性,三是四个步骤,都是围着第二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转的。 说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意思?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概念的等价条件。 如,过同一个顶点的两边射线,构成一个角。逗号前面就是角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是什么?请自己查一下
外延是什么?请自己也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