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84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有毒吗?

喝茶的人大概都知道,越是卖价高的小青柑,其表面就越容易附着一层白霜。难道越高级的小青柑越容易发霉吗?但是闻上去不仅没有异味,还有浓郁的柑香气。实际上,新鲜的生果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果脯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跟着渗出到表皮上凝结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就形成了“果霜”。而小青柑表面的“白霜”跟“果霜”的形成机理类似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小青柑的“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或“柑油晶”。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并不是发霉所导致,而是核心产区的小青柑在经过日晒或低温长时间烘焙工艺后所析出的柑油结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白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那么什么条件下的小青柑最容易养出“白霜”呢?自然是新会产地的小青柑才容易形成“白霜”。因为该物质的形成跟新会柑皮的生长环境、柑皮的厚薄、生长阶段气候以及柑油含量及加工工艺和存放等因素都有关系。一是产区。新会地理环境较为独特,洪水、潮水、海水三水融通,使得新会陈皮拥有“丰富的水分”、“沉淀机质”、“海水盐分”等特殊优势。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而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二是加工工艺。想要产生“白霜”,必须要保证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产生“白霜”,小青柑的价值也随之降低。如果想保证油囊的活性及完整性,只能通过反复日晒和低温长时间烘焙的工艺,小青柑表面才会析出“白霜”。要想最大程度实现小青柑的收藏价值,一定要认准禅香慧新会小青柑。三是存放条件。密封且适宜的保存环境,经过长时间存储,这些物质慢慢析出至柑皮表面,氧化后成白色物质,为“白霜”。但是市场上除了“白霜”还有一种“霉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是由于运输或保存不当引起。怎样区分这两者呢?“霜”通常呈白色,而霉菌通常是褐黄或者是墨绿色。柑皮表面有一层角质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霉变,不会仅仅存在于外表皮,而会内囊部更明显,即内柑皮和茶叶之间。起“白霜”的柑皮不会产生异味,闻起来还是柑果的香味,而发生霉变的柑普,根据霉变的程度闻起来则是霉味、苦味甚至馊味等令人不舒服的异杂味。说了这么多,大家对禅香慧的新会小青柑有一定了解了吗?要想获知更多内容。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