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知识详解:适用类型和主频1、适应类型根据内存条所应用的主机不同,内存产品也各自不同的特点。台式机内存是 DIY 市场内最为普遍的内存,价格也相对便宜。笔记本内存则对尺寸、稳定性、散热性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价格要高于台式机内存。而应用于服务器的内存,则对稳定性以及内存纠错功能要求严格,同样稳定性也是着重强调的。笔记本内存,就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内存产品。笔记本内存只是使用的环境与台式机内存不同,在工作原理方面,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笔记本电脑对内存的稳定性、体积、散热性方面的需求,笔记本内存在这几方面要优于台式机内存,价格方面也要高于台式机内存。笔记本诞生于台式机的 486 年代,在那个时代的笔记本电脑,所采用的内存各不相同,各种品牌的机型,使用的内存千奇百怪,甚至同一机型的不同批次也有不同的内存,规格极其复杂,有的机器甚至使用 PCMICA 闪存卡来做内存。进入到台式机的 586 时代,笔记本厂商开始推广72 针的 SO DIMM 标准笔记本内存,而市场上还同时存在着多种规格的笔记本内存,诸如:72 针 5 伏的 FPM;72 针 5 伏的 EDO;72 针 3.3伏的 FPM;72 针 3.3 伏的 EDO。此几种类型的笔记本内存都已成为“古董”级的宝贝,早已在市场内消失了。在进入到“奔腾”时代,144 针的 3.3 伏的 EDO 是标准笔记本内存。在往后,随着台式机内存中 SDRAM 的普及,笔记本内存也出现了 144 针的 SDRAM。现在,DDR 的笔记本内存也在市面中较为普遍了,而在一些轻薄笔记本内,还有些机型使用与普通机型不同的 Micro DIMM 接口内存。对于多数的笔记本电脑,都并没有配备单独的显存,而是采用内存共享的形式,内存要同时负担内存和显存的存储作用。因此,内存对于笔记本电脑性能的影响很大。服务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因此对内存的可靠性非常敏感。服务器上运行着企业的关键业务,内存错误,可能造成服务器错误并使数据永久丢失。因此,服务器内存在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服务器内存大多都带有 Buffer(缓存器)、Register(寄存器)、ECC(错误纠正代码),以保证把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服务器内存具有普通 PC 内存所不具备的高性能、高兼容性和高可靠性。2、主频内存主频和 CPU 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 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市面上已推出的内存产品中,最高能达到 560MHz 的主频,而较为主流的是 333MHz 和 400MHz 的 DDR 内存。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内存的工作频率是和主板的外频相一致的。通过主板调节 CPU 的外频,也就调整了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内存工作时,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同步工作模式。此模式下,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与 CPU 外频一致,这是大部分主板所采用的默认内存工作模式。另外一种是异步工作模式。这样,允许内存的工作频率与 CPU 外频可存在一定差异。它可以让内存工作在高出或低于系统总线速度 33MHz,又或者让内存和外频以 3:4、4:5 等特定比例的频率上。利用异步工作模式技术,就可以避免以往超频而导致的内存瓶颈问题。举个例子:一块 845E 的主板,最大只能支持 DDR266 内存,其主频是 266MHz,这是 DDR 内存的等效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 133MHz。在正常情况下(不进行超频),该主板上内存工作频率最高可以设置到 DDR266 的模式。但如果主板支持内存异步功能,那么就可以采用内存、外频频率以 5:4 的比例模式下工作。这样,内存的工作频率就可以达到 166MHz,此时主板就可以支持 DDR333(等效频率 333MHz,实际频率166MHz)了。目前的主板芯片组,几乎都支持内存异步。从 810 系列,到目前较新的 875 系列都支持,则从 693 芯片组以后,全部都提供了此功能。
下一篇:内存型数据库的选择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