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六:甩不掉的“牛皮糖” 西西特别粘妈妈,每天妈妈上班她都眼泪汪汪,紧紧抱住妈妈不肯放手,一脸的依依不舍。就像一块牛皮糖,甩都甩不掉。有时候,无奈的妈妈只好偷偷地开溜出门。 专家支招:首先,要接受孩子因分离带来的不悦感受,告诉西西:“妈妈知道,西西不愿意和妈妈分开,见不到妈妈的时候会很想妈妈……”其次,让孩子接受你必须离开的事实,传递你的承诺,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妈妈要去上班,但是我一定会在西西睡好午觉以后就会回来的,西西会等妈妈回来吧?”第三,强化你的承诺,让孩子感受“离开&回来”之间的关系。“西西午觉醒来,妈妈就回来了!”第四,妥善安排西西的照顾者,消除担心、不适,让孩子拥有充足的安全感。
场景七:家有小对头 莱莱最近很叛逆,不知道是不是到了他的第一叛逆期,大人说什么,他要么听而不闻,要么就和你对着干。你要让他吃完饭再看电视,他偏不;你告诫他不许躺在冰冷的地板上,他却乐得其所。家有小对头,还真是棘手啊。 专家支招: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正常状态,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大大增强,自我意识日益明显。当孩子和你对着干的时候,你可以试试:1。 选择题,你是想先看电视还是先玩一会儿? 2。 转移注意力,我们一起躺在床上吧,而且还可以玩玩“躲猫猫”的游戏。3。 共同约定规则,在孩子没有情绪的时候和他一起约定规则。若违反的时候可以轻声提醒,让孩子逐步形成内在约束。4。 角色互换,家长做“‘不’孩子”,让“‘不’孩子”做家长,你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5。 讲一个关于“‘不’孩子”的故事,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时候说“不”,如何与“不”再见。
场景八:尿裤子 “菲菲,你要尿尿吗?”“不要!”“确定?要尿了,要跟妈妈讲得哦!”“好!”妈妈放心得去干活了。可才回过身,“妈妈,我尿尿了。”回头一瞧,地上已经出现了一条小河。唉,什么时候宝宝才会自己如厕呢 专家支招:宝宝学会如厕也是成长中的一大进步,表示他已经学会控制自己的一部分需要,但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首先,教宝宝一些相关表达需要的字句:我要便便;我要尿尿;我没有;我有……其次,用引导的口语提醒宝宝入厕:“走,宝宝我们去尿尿。”刚开始训练如厕的时间不宜过长,早些提醒帮助宝宝逐步适应。第三,参观洗手间,让孩子认识坐便器等工具。第四,积极鼓励宝宝可以做得更好。
场景九:玩具垃圾 “东儿,玩具怎么又乱丢了?妈妈不是告诉过你,玩过的玩具要把它收拾好。怎么又忘记了?”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只见满屋子都是乱七八糟的玩具,真难为情。强令宝宝收拾,他不是故意装聋作哑,就是跟你情绪抵触。 专家支招:整理玩具是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首先,在最初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来整理玩具,并唱玩具回家的歌,便于以后你一唱歌宝宝就知道要整理。其次,帮助孩子从小建立秩序感和他一起把玩具归类整理(图书、汽车、拼图等)。第三,大大的鼓励,让他体会整理的愉快。第四,调整自己的情绪,每次快乐地劳动,用你的身教影响孩子。
场景十:胆小怕生 今天是思思第一天上早教园,年轻漂亮的老师亲切地和思思打招呼,宝宝却不自觉地往妈妈背后躲。“宝宝,这是杨老师。”妈妈试图让宝宝认识一下新老师,但思思始终不愿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 专家支招:第一天去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宝宝胆怯、不安的心理,这是新生入园的正常情况。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和宝宝沟通幼儿园情况:如老师的名字,班级等。其次,在未开学前可带他前往学校参观、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第三,拍摄幼儿园环境、老师、小朋友的照片,加速熟悉程度,建立信任感。第四,耐心等待宝宝逐步适应的过程,不指责、不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