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93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肠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疾病,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少数地区有因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肠结核。本病一般见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肠结核的病因
1

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等处,偶有位于直肠者。胃结核亦有报导,但极少见。 结核菌侵入肠道后,其病理变化随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与过敏反应的情况而定。当感染菌量多,毒力大,机体过敏反应强时,病变往往以渗出为主。并可有干酪样坏死并形成溃疡,称为溃疡型肠结核;若感染较轻,机体免疫力(主要是细胞免疫)较强时,病变常为增生型,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形成结核结节并进一步纤维化,称为增生型肠结核。实际上兼有溃疡与增生两种病变者,并不少见,此称为混合型或溃疡增生型肠结核。

2

溃疡型肠结核 结核杆菌侵入肠壁后,首先肠壁集合淋巴组织有充血、水肿及渗出等病变,进一步发生干酪样坏死,随后形成溃疡并向周围扩展,溃疡边缘可不规则,深浅不一,有时可深达肌层或浆膜层,甚至累及周围腹膜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溃疡型肠结核常与肠外组织粘连,因此肠穿孔发生率低。肠结核的溃疡可随肠壁淋巴管扩展,多呈环状。在修复过程中,因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易导致肠腔环形狭窄。此外,溃疡部位的血管有闭塞性内膜炎,所以溃疡型肠结核很少引起大出血。

3

增生型肠结核 常见于盲肠和升结肠。初期局部水肿、淋巴管扩张。慢性期有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主要在粘膜下层,呈大小不等的结节,严重者呈瘤样肿块突入肠腔并形成肠狭窄,甚则引肠梗阻。病变的肠段变窄增厚,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肿块。回肠往往因盲肠慢性梗阻而扩大。 END

传播途径
1

胃肠道感染            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开放性肺结核,因经常吞咽含有结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继发感染;或经常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又忽视消毒隔离措施可引起原发性肠结核。 结核杆菌被食入后,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数不被胃酸杀灭。病菌到达肠道(特别是在回盲部)时,含有结核杆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较大机会直接接触肠粘膜,同时因回盲部存在着生理性潴留及逆蠕动,更增加感染机会。加之回盲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结核的易感性强,因此,回盲部即成为肠结核的好发部位。

2

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肠结核的感染途径之一。见于粟粒型结核径血行播散而侵犯肠道。

3

邻近结核病灶播散      肠结核还可由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此种感染系通过淋巴管播散。

预防护理
1

在抗结核药出现之前,肠结核预后差,死亡率高。抗结核药“三草散核方”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后,使肠结核的预后大为改观,特别是对黏膜结核,包括肠结核在内的疗效尤为显著。本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当病变尚在渗出阶段,经治疗后可完全痊愈,预后良好。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保证充分剂量与足够疗程,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2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办法。并着重对肠外结核的发现,特别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尽快使痰菌转阴,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肠感染。必须强调有关结核病的卫生宣传教育。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咽痰液,应保持排便通畅。要加强卫生监督,提倡用公筷进餐,牛奶应经过灭菌消毒。接种卡介苗可增强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饮食

那肠结核适宜吃什么样的食物呢,下面就就给大家解说几种食物: 肠结核患者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更应该吃清淡的、易于消化的、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例如,豆类,有腐竹、黄豆、黑豆等;动物内脏,主要有猪肝、猪血、羊血、牛肝、羊肝、牛蹄筋、猪皮等;以及各种蛋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 患有肠结核,多因腹泻频繁,一天之内排便2至4次,若病变严重,涉及范围较广,则腹泻次数增多,有的每天多大十余次,饱受痛苦的同时食欲下降,使得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免疫力更为低下。 另外,患者也可以吃一点青鱼,带鱼,黄花鱼等水产类。  以上食物,尤其是肉类,应做的清淡,不能大荤,这点很重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