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教育部从2014年起,每两年在全国创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第一批争创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给出几点建议:一、心理健康特色争创目标任务:通过特色学校争创计划,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明确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丰富课程内容,建立稳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二、总体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对个别存在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达到心理健康,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实施方案:(1)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的生活困扰大多基于本人的性格、情绪、意志等心理方面原因,但是许多学生却极端认为自己的本性如此无法改变,或想改变而不知改变方法。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教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根据中学的现实情况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初一和高一以讲座为主,内容包括入学适应教育、智力开发、人际交往、学习习惯、个性培养、理想、友谊观、自律、学习方法、人际交往、人生设计、自律、价值观、心理卫生等;初二和高二以讲座与课程相结合;初三和高三以讲座为主,内容包括应试与升学就业、承受挫折、意志力、情绪控制力、复习方法、性心理等。(2)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中,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成为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常态教育活动,要求各学科开展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乐学、会学。要求教师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丰富的从文精神内容,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3)规范心理课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学校要规范心理课时与教材教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有效性,确保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6节课。以心理导向课、拓展训练课和学科渗透课为主阵地,面向全体,将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4)设立心理辅导室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生理迅速发育与其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会使学生有来自各方面的困扰。而由于各种原因,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不能给他们帮助,真正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因此,学校有必要成立心理辅导专门机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个别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促进其学习及人格的发展,划分不同功能区:沙盘游戏区,借用心理沙盘提升学生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学业能力的发展,对有辍学倾向,学校恐怖症,同伴关系困惑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放松区:借用音乐放松椅缓解学生压力。宣泄区:借用宣泄产品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利用心理测评软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5)组建心理老师团队学校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由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为主,爱好心理心理学兼职人员组建,并组织学习心里实物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形成一个以校长为首的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与学校特色创建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特色建设凝聚合力和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对心理老师团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以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有效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协作性能力。学校还对班主任与青年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等方面特定的团体与个别心理辅导的作用,并将心理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使这些专任教师在各自领域与专职教师一起共同构筑心理健康的天空。(6)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利用团体辅导工具箱,配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快速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7)建设心理资料库:订购心理学期刊及心理学科普知识:中学开展研究的一大困难之处是资料少,因此学校有必要增添心理学资料,减少查阅资料的困难及额外开支。并且,这有助于其他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及科研的开展。(8)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这首先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便于预测并防止学生某些不良情况的发生;其次,心理档案有助于个体咨询时参照,使咨询工作得以迅速良性地开展;最后,可以为科研提供资料。在进行相关心理研究时,可节省时间、精力,且使科研更具有科学性。档案资料管理:档案及资料的管理在教学及科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严格的资料管理有利于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如订购的期刊、书籍、学生的心理档案、调查问卷等均需要有专门的人来管理,定期整理,加以分类或删减、增添,最充分地发挥它们的作用。(9)开展多元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调适能力。根据学校发展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活动形式有,心理剧表演,心理绘画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10)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列制度,完善《心理辅导活动室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管理规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方案》《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考核方案》《“知心姐姐”工作制度》等系列制度(1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以家长学校为基地,定期作有关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发放相关资料。四、评价效果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四级”进行,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三项原则”,主要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过程中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2.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和人格修养,尊重、理解、宽容、信任学生,实施学生评教、评校,家长评校机制,达到及时反馈、矫正。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专业性和基础性很强,学校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机制和措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部2014年的重点工作,所以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亮点和特色来抓,切实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德、智、体、美、心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