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有人认为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其实缺钙只是发生骨质疏松的诸多原因之一,骨质疏松的诱因很多,比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咖啡、碳酸饮料等,单纯补钙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事实上,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三大类型,其中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就是发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青壮年、成人、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或特发性骨质疏松。
误区三:没有外伤就不会骨折其实,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也可以引起骨折,比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都可能引起骨折。
误区四:已明确有骨质疏松就无需做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 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五: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比如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短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六:维生素D就是钙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但维生素D不等同于钙,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
误区七: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骨质疏松虽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八:治疗骨质疏松,就是要补钙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包括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误区九: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即“骨刺”), 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误区十:患有“肾结石”,不能补钙,否则,会加重肾结石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过度碱化或尿中草酸过多,甚至因机体缺钙而导致骨钙流失过多,进一步通过尿排出过多等,当然过多补钙或应用活性维生素D也可导致肾结石。只是不同原因的肾结石要区别不同情况,个体化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