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0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宝宝打疫苗家长要注意的事项

每个宝宝出生以后都要按时打疫苗,尤其前两年疫苗次数比较多。小一点的孩子还好,打完之后哭几声就好了,大一些有点懂事的宝宝会害怕打疫苗,打疫苗的过程会可能对宝宝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有了之前打疫苗的疼痛及不愉快的记忆后宝宝会抗拒打疫苗。因此家长要注意疏导孩子的心理,正确引导孩子对打疫苗的认识,使孩子从心理上接受打疫苗。
工具/原料

妈妈的爱心、细心、耐心

方法/步骤
1

事先提醒,让宝宝有心理准备。从最初宝宝还不懂事时开始,每次去打疫苗前,一边做出发的准备,一边要跟宝宝说明:宝宝要去打疫苗,医生给宝宝打针时会有些疼,但是过一会儿就不疼了。如果遇到是口服的冲剂,也提前告诉宝宝:医生会给宝宝喝糖水,味道有点甜。疫苗可以预防疾病,让宝宝的身体健康。在孩子虽然还听不懂话的时候,孩子会对这些词汇概念有印象,每次都这样提醒,宝宝会与对应的事件关联上。妈妈每次用温柔亲切的语言去讲,宝宝能够感受到妈妈说的这些话是为了宝宝好,从而能够感受到打疫苗这个事件是对宝宝好。因此到了打疫苗的时候,不会太抗拒。

2

熟悉环境,让宝宝从心理上适应。到了医院打疫苗的地点后,在打疫苗前排号等候的时候,带着宝宝在疫苗的办公环境里走走看看,一边观察一边给宝宝介绍:疫苗室内医生正在给宝宝疫苗,给宝宝带来了健康,每个宝宝都要来这里打疫苗。疫苗的宣传栏有工整的文字,好看的图片,给宝宝读一读文字;等等对环境的装饰内容及医生工作的特点给宝宝介绍,会让宝宝感到好奇,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由最初对打疫苗环境的紧张变成了熟悉,因为熟悉而亲切,因为亲切而消除心理的不安,打疫苗也就没那么可怕,从心里上接受,身体放松,从而认可了打疫苗这件事。

3

打针过程中与医生愉快交流,让宝宝有安全感。排到宝宝开始打疫苗了,妈妈和宝宝坐下来等候,妈妈用宝宝的语言对医生说:医生阿姨好!阿姨在准备药剂,这是给宝宝带来健康的药剂,让宝宝健康长大,一会阿姨给你打针会有点疼,你要做好准备,但是疼一下就会好。这时遇到好的医生也会开始跟宝宝交流:宝宝好!宝宝叫什么名字?宝宝不动就不会太疼,等等语言在妈妈和宝宝及医生三者间互动交流,妈妈和医生的配合会让宝宝一定程度上消除紧张感,打针的疼痛容易被宝宝忽略或不在意了。

4

打针前或打针过程中,家长避免欺骗宝宝说不疼。有的家里为了让宝宝配合,会跟宝宝说打针不疼,但事实上宝宝的体验是打针是会疼的,这让宝宝感觉到妈妈在欺骗自己,从而对打疫苗产生讨厌和恐惧,下次会更加害怕和拒绝打疫苗。

5

打针过后允许宝宝因疼痛而哭泣,释放情绪。有的宝宝打针后会因为身体的疼痛自然的嗷一声哭起来了,这时家长不要喝止宝宝,不要强迫宝宝不哭,而是允许宝宝释放疼痛难过的情绪,这样才不至于使宝宝对打疫苗留下阴影。妈妈要亲切温柔的抱着宝宝,给宝宝安慰,和宝宝共情,这时可以说:“打针是有点疼,宝宝哭出来就好了。”宝宝的情绪哭一会儿也就会好了。如果宝宝打针没有哭,或者打针的瞬间哭一声就好了,妈妈也要及时鼓励宝宝的勇敢。

6

打完疫苗回家后的一段时间要注意宝宝的状态。有的疫苗会有负作用,引起宝宝的不适,如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轻微的反应属于正常不必焦虑。有的疫苗甚至会有后遗症,家长要多留心观察,严重的要及时就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