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BABY都是爸妈教出来的。才出生的小BABY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中国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JANE GU医生反复告诫我: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正好反过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这招极灵。放下爱哭的孩子开始训练,看着时钟,不要抱让她哭,准备等10分钟再抱。第一次可以设定5分钟,以后一次比一次时间拉长,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没有熬到5分钟,大约3分半的时候就停了,我已经心疼得肝肠寸断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让孩子知道哭声是叫不来妈妈的。训练“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两个孩子都不会无理由哭,偶尔哭一下当作运动也是极少数,妞妞和妙妙100%是快乐的宝宝,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声的孩子
方法/步骤
1
幸福教育,从小抓起。幸福教育,是新时代里的一个新词汇,心理学里并没有对幸福教育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幸福教育应该算是一种态度,一种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重新思考后沉淀出来的教育形式。家长们开始关心起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仅限于身体倍棒、学习成绩好这个层面。幸福教育的成功结果,是一个个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存在感和幸福感的人。从孩子成长为这样的人,的确是需要父母们下些功夫的。
2
要讲7岁之前孩子的幸福教育,就先要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特点。一岁之前,有三个行为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妈妈必须亲自来做。一是哺乳、二是抱着孩子睡觉、三是与孩子有声音的交流。在2岁之前,是内心依恋感形成的重要阶段,两岁以前的孩子,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大人的应对方式。如果孩子总要抱着,而家长没有时间和耐心抱着,那不妨使用补偿方式,买个摇篮经常摇啊摇。因为在这段时期,孩子的内心结构还未形成。在7岁以前,孩子是右脑型智力,左脑还没有运用起来,因此,直觉与想象力丰富、视觉异常敏感,联想丰富而且敏锐。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思想是感性的和发散的,不太会抽象和逻辑思维的思考。这些特点都是幸福教育的大前提,既然孩子在7岁之前是非常感性的,那么首先要讲的就是可能损毁孩子幸福感的一些常见行为。
上一篇:猫耳朵百度经验
下一篇:怎样改掉宝宝爱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