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熊孩子的杀伤力这么强? 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往往过度地关注自身,不能很好地从他人角度考虑,对于熊孩子来说,如果看到某件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有机会做出某种令自己快乐的行为,他们往往不愿意等待或者忍耐,而是希望立即获得满足。 那么,当孩子在公共场所表现出了“熊”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过度放任和过度严苛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更好的做法是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自由,同时也设立明确的界线,当孩子越界时做出公正的惩罚,并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因。这样优雅的管教才能既制服熊孩子又能收获教育效果。
在网友亲历的熊孩子故事中,这些家长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有一次,我站在星巴克买咖啡的时候,脚被旁边玩耍的小男孩轻轻踩了一下。站在我身后的母亲马上跟我say sorry,然后沉下脸把孩子拉过来让他向我道歉。我故意没有立刻说“没关系”,而是继续等待着。最终,在憋了一分钟之后,这个顽皮的小孩终于说出了那句 “对不起,阿姨”。 【小编语】熊孩子犯“熊”了,家长千万不可视而不见或是听之任之。公共场所不等于自家客厅,它有一个潜在的秩序规则,就是所有人都要约束好自己,尽量不给别人制造麻烦,尊重他人获得安静的权利。有些家长虽然会制止,但是会跟孩子说 “哎呀妞妞怎么这样呀,下次可不许喔”、“你再这么做我就揍你!”,这是典型的熊孩子养成之路。要想孩子能够在公共场所表现出良好的礼貌礼节,家长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视。
家长只要掌握了这几条锦囊妙计,制服熊孩子so easy 1.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随时关注孩子的动向 小孩出门爱作怪,有时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所以就算出门在外,父母也要不时地与孩子互动,出门前告诉孩子今天我们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怎么做,并示范给孩子看。出门后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熟悉新环境,增强孩子的参与感。 3.不要忽视孩子的躁动 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小孩硬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慢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4.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 如果小孩崩溃大哭,家长可以先把他带离现场,回到车上,或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父母不必觉得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