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母亲
爱
微笑
我家有个小霸王,见谁都要打两下。孩子有攻击性,是因为他在婴儿期的时候,你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抚。比如,孩子饿了,你没有及时喂奶。孩子尿了,你没有及时换尿布。孩子要温暖,你没有及时抱他抚慰他。孩子打人,就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孩子在婴儿期,分不清自己和妈妈,他认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所以,当他达不到某种目的的时候,就会很生气。他不知道是自己太小了能力不够,就认为是妈妈捣鬼,他就会打妈妈。大多数的妈妈都会以为,不能养成孩子打人的习惯,要教育孩子,要打回去。这就错了!孩子还小,根本不懂打人是不对的,孩子的力气小,打一下又不疼。你打回去,只会让孩子更生气,将来孩子会经常攻击别人。
你要温柔地对询问孩子,即使他不会说话,你也要和孩子说,宝贝!你怎么了?为什么打妈妈呢?不要认为孩子一点听不懂,像大人一样和孩子说话,能够促进他的成长。你温和的态度会消除他的怒气。孩子会慢慢变得平和,不再攻击。
那么,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打人的习惯怎么办呢?我就遇到过一个打人的孩子。小姑娘才两周岁,她出生四个月就被奶奶接回老家抚养,直到两岁才回到父母的身边。她就习惯性地打人,打爸爸,打妈妈,对任何怀着善意的人都举手就打。是孩子的错吗?不,是父母的错。孩子打人不是因为霸道,而是内心缺少关爱,缺少安全感。如果你为此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她,只会换来孩子更多的反抗。
我和小姑娘接触之后,我经常陪她玩儿,满足她的一切合理要求。她打我,我就冲她笑,我问她,你为什么打阿姨呢?是你不喜欢阿姨跟你玩儿吗?她说,不是。我说,那你为什么打人呢?我用温和的态度和她说话,从不冷脸,还告诉她打人会让对方认为你不喜欢他,以后就再不会和你玩儿了。就像有人打你,你会不会再和他玩儿呢?你会不会喜欢打你的那个人呢?多说几次,多讲几次,孩子会慢慢懂得你口中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做父母的总是使用暴力,就不要怪孩子了。要检讨自己,你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对待你身边的人,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对待他身边的人。我说得那个孩子,起初回到父母身边时,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两人经常在家里互殴,孩子的口头语和妈妈一模一样——我打死你!我不断地和她的妈妈说,你要改变,要爱孩子,要对她好。母亲很年轻,听进去了我说的话,久而久之,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改变了,孩子的安全感回来了,孩子也变成爱笑又温和的好孩子。
1、幼年的孩子不懂事很正常,不要总是教育孩子,要做孩子的榜样。
2、多给孩子一些爱,允许孩子犯错,不要打骂孩子,打骂孩子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