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0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有关钱钟书写围城的背景

创作背景:《围城》是钱锺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杀青,1947印行。小说问世之后,颇受欢迎,不到两年就出了三版。解放后,一度绝版30载,1980年再次重印。据钱锺书夫人杨绛回忆,有一次,钱锺书夫妇共同去观看杨绛编写之话剧,观众好评如潮。也许是有感而发兼逞才心理,回家后,钱锺书便对夫人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听后颇为高兴,即催其快写。钱锺书因忙里偷闲写短篇小说,又担心无时间写长篇小说。杨绛便宽慰他,说不要紧,他可以减少授课时间。其时,正值春天,钱锺书疾病缠身,用汤药调治才见好转。《围城》中对行医者的讽刺和揶揄,隐含了钱仲书在写作《围城》时闹病之窘境。在杨绛之劝慰下,钱先生抱病写作,一边著《围城》,一边润色《谈艺录》,还不时为生计发愁。1945年11月21日,钱锺书在其35岁生日时所作之“出癖钻窗蜂来出,诗情绕树鹊难安”诗句,就反衬其分身无术,诸事繁多之忙乱状态。正因杨绛先生之有意鼓励与大力支持,一部文学名著才在无意中诞生,杨绛乃《围城》之“第一”读者也。余谓《围城》之存世流传,与杨绛先生密不可分。扩展资料:《围城》内容介绍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参考资料来源:-围城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