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合同
水电改泛廊译造估算偏低 水电改造是一个非常容易产生增项的项目。装修合同上水电改造项基本都是估算费用,结算时多退少补。“很少有业主能享受到‘退’的待遇,能少补点就不错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介绍,大多数业主都不懂施工规范,很容易想当然,而设计师为了签下单来,也很少帮助消费者仔细计算费用。例如,有时需要增加一个电热水器插座,有的业主认为从旁边的插座接一根线就可以了,但按照施工规范,大功率电器必须从配电箱单独走线,可能需要增加十几米的长度。有的在消费者看来很短的水管改动,很有可能要先从这面墙到天花板再到对面墙上,这样的距离大概要比想象的多出3倍,费用也会高出不少。 应对方案:在签装修合同前,需要先定下橱柜,让橱柜设计师出厨房的水电方案,再和设计师、水电工一起确认需要增加的插座、出水口位置、个数以及开槽和布管路线,并用黄色胶带按路线贴到墙、地面上,测量长度后就能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费用。
合同不等同效果图 设计师拿出的效果图很精美,消费者往往以为合同报价单对应的就是效果图上的内容,直到施工后可能才发现,出效果的关键性材料居然需要另加钱或自购。而这一点,并不会提前说明,为了达到效果,大多数消费者只好接受现实,增加预算。 举例说,有时效果图中有很漂亮的玻璃、木饰吊顶,等施工前,工人会告诉你需要自己去买玻璃、木饰,因为耻缝报价单中只有龙骨、石膏板价格,如果要追求效果图中的吊顶,只能再掏钱了。还有的设计师自身缺乏经验,勘察现场不细致。比如一些造型设计看上去很漂亮,但现实中很可能因为跨度过大、支撑不够而无法实现。为实现特殊效果,只得增加配件或变更设计,从而造成费用增加。 应对方案:业主应仔细阅读合同,对于效果图中的设计要和设计师充分沟通,不要想当然。另外,在选择设计师时,也要看一看他以前的作品。
材料升级增项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签单时可能以低端的装修材料的标准报价,施工前工长会向业主推荐更贵的主材或辅材产品。 例如,合同报价中的墙面漆虽然是名牌,但却是该品牌的低端产品,施工前工长会告诉业主这种漆在环保、抗污、防裂性能较差,如果换成某某系列的就更好了。有的装修套餐中虽然包含名牌卫浴,但划定了范围,可选余地很小,要想选自己想要的只能再加钱。 应对方案:签约时,应明确主材和辅材的品牌、型号。另外,在材料的选用上肯定会有多个不同价位的可选方案,业主在签约时应详细了解各方案材料性能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