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面对的学生证处在求心求变的阶段,渴望丰富多彩,欣赏标新立异,不愿意迎合他人、逆来顺受。因此教师要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育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更有针对性。1.构件新型的课堂教学观。教学不是消极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不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困,做到胸中有学生,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2.构件新型的课程观。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寻找生活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成功。3.构建新型的学生发展观。不能将一个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名学生头上,要充分尊重个体,努力体现主体发展过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面对“我会了”的挑战,应首先想到一个学习者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的反叛,拒绝被当做一个客观的容器输入。“教者,长其善而救其失也”要做到这一点,要有良好的职业悟性和学术素养。
上一篇:如何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下一篇:如何与现在的中学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