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使用163邮箱进行发送,邮箱号统一(申请一个发文专用号)为:fyj(反应教)+自己的QQ号+@163.com。
在文件夹 谈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话题文章集 中创建创建名为:教育部:……(题目)的文件夹,用来存放要发送的文章。
创建名为:教育部:……(题目)+版次的word文档,如:
把题目撰写在第一行,开头空两格,采用楷体二号粗体,如:。
撰写正文,采用楷体小二,如:(第1张)。正文第一行顶格写:尊敬的各位在教育部里工作的人员: 第二行空两格写:您好!正文最后,顶格写:此致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 再另起一行写年月日,最后一个字符要在横排最后一格。如:(第2张)。对于以后要提到的内容,采用楷体二号粗体。比如说《落实中学课改、减负》中介绍的学校违规行为的内容以后就要在发送到教育部的文章中经常提到。163邮箱发送的邮件是可以分辨出字体等的。
文章撰写完毕后,短时间内不要发送,方便期间修改。至少审阅1次并修改。
开始介绍发送方法。打开你的163邮箱,收件人为12391@moe.edu.cn ,将内容从文档上复制粘贴,然后点击发送,即可发送成功,如:。
发送就完成了,对于里面提到的要发送的文章,要在发送后及时再发送。接下来介绍分享方法。在自己的QQ空间日志里撰文。题目为:教育部:+发送的文章的题目。然后把内容从文档上复制粘贴过去,在正文最后用楷体小二标注:“本文发送到了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邮箱。”。如:(参考资料2) 。发送到这里的文章是可能得到答复的,如果得到答复,在文档、日志上用楷体小二撰写:本文于某年某月某日 某某:某某(时间)(邮箱上就显示的了) 得到答复:……(得到答复内容, “----- 原始邮件 -----”以下部分省略。
在应试教育吧和素质教育吧发贴。题目为:教育部:+发送的文章的题目。然后内容为:文章详见:+所发的空间日志文章的网址链接+内容。如果经常贴子一发就立即被贴吧管理员删除的话,那么说明最近抽贴比较严重,解决办法就是去掉链接中的http://。在正文最后标注:“本文发送到了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邮箱。”。如果得到答复,撰写:本文于某年某月某日 某某:某某(时间)(邮箱上就显示的了) 得到答复:……(得到答复内容),“ ----- 原始邮件 -----”以下部分省略。如:(参考资料3) 和(参考资料4) 。
然后再要撰写和发送文章时基本重复以上步骤。
本邮箱为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邮箱,只能发送有关教育举报的文章,不能代替部长信箱栏目等。
文章内容不能几乎全部凭借道听途说。
文章中反映的情况须要是现状。因为可能随着教育改革的变化,很多以往的状况都已经改变,导致汇报情况不实。如果非要说到以往的状况,那么必须说明时间。比如当我要再版《落实中学课改、减负》时要提到八年级时的情况,就不能再反映各科课时数规定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对比中七年级时的情况,原因:1.又是只能几乎全部凭借道听途说。2.自己七年级时的情况不是现状。要注意时效。
后写的时间要与发送时的时间同步。我示范的《惩治初中学校违规行为 以落实初中课改、减负 第2版》中犯了一个错误——最后写的时间没有和发送时的时间同步。
文章内容要紧扣主题。
对于不要立即发送这一点,再做补充:应该巧妙酌时发送。比如我撰写《往教育部门户网站部长信箱栏目发送文章方法》时要做发送示范,这是就可以将《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第1版》发送了。同时因为文中提到了《中国教育在教育检查、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第1版》和《惩治初中学校违规行为 以落实初中课改、减负 第2版》,所以《中国教育在教育检查、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第1版》和 《惩治初中学校违规行为 以落实初中课改、减负 第2版》,所以这两篇当天也要发送。收罗全部版次的一套文章的文件夹的名称要能概括全部版次内容。当每版次文章题目有变动时,仍然属于本套文章,按顺序排列版次。若不慎第1版没有注明版次而要再版,则从第2版开始按顺序排列版次。
已发送的文章不能在原先的文档上再修改。注明答复内容除外。
一篇文章(一般是一个版次的文章)发送一次即可,不要多次发送。
不要以写作水平高低为理由,不采用此方法。撰写发往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邮箱,你只需具备两个条件:1.有遣词造句的能力。2.知道学校的实际违规行为。本文只需要你如实反映,说出你的想法,不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其实往往作文水平越高的人就越会撒谎,思维越僵化。中国的作文,其实是禁锢思想的一种手段。
不必面面俱到,完美无暇。我们是普通的人,难免犯错误。但要认真地对待,尽量完美。不要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撰文时间不要超负荷,比如我七年级的暑假每天累计有4小时用电脑时间,我就只分配了1小时进行撰文。也做到了每天没有大事挤占时间的话坚持撰文,比超负荷撰文但持续时间不长撰文总量要高。
如果迫切需要答复,就在正文第一行空两格用楷体小二写:“请及时给予本文答复!”。
如果收到类似于:(参考资料5)的答复。大家不要气馁,这些事情确实应该是地方教育部门管理,但经常对方都不作为。所以我们要发送到教育部。教育部也考虑到了地方教育部门不作为的可能。首先确定是否有发送教育举报文章到地方教育部门的情况。如果有的话,看对方是否作为。如果对方作为的话,那么就将发送处转移到那个地方教育部门(一般是官方网站的局/厅长信箱),如果对方不作为,发送类似于: (参考资料6)和(参考资料7) 的文章到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邮箱。如果没有发送过的话,那么将教育举报文章暂时先转移到地方教育部门发送。如果对方作为的话,那么一直就将发送处转移到那个地方教育部门,如果对方不作为,发送类似于:(参考资料6) 和(参考资料7)的文章到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