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理智与情感平衡。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我们常常做出感性而不是理性的反应。情感,比如害怕、愤怒、沮丧甚至爱情,都有可能破坏原本理智的行为。但是感情是正常,必要的,在解决问题中往往能发挥中关重要的作用。它也能传递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整合资源,以利我们采取行动。事实上理智离不开情感。当情感胜过理智占了上风,我们很难同别人很好的相处;大发雷霆时往往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而光有道理也不足以解决问题,建立关系。因此,我们既要有情感充实的理智,也要有理智引导和规范的情感。理智与情感保持平和才能构筑切实可行的合理行为。
2、理解万岁。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个能满足双方利益的结局,或起码能接受的结局,是大家都觉得受到了公平对待,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各方的利益、观点和对公平的看法。假如我对于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你的需求、为什么有这个需求以及你对于公平的看法全然不知,那么我想找到一个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无异于盲人走夜路。同样,如果你不了解我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一筹莫展。无论我们有无分歧,双方的了解越深,就越有可能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3、加强沟通。要取得相互了解,就需要有效沟通。尽管大体上我们彼此了解,但要再具体问题上有成效,还得依赖于在具体问题上的沟通。只要双方积极的交换不同意见,就能更好的了解各自的想法,从而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双方越是坦诚相见,就越没有相互猜忌的余地。如果我们相信对方听到并且理解了我们的观点,反之亦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协议,双方都会认为比较公平,没有偏颇。在合理的范围内,沟通的越多,双方关系就越好。
4、信任至关重要。如果你根本不信任我,彼此的沟通将失去意义。同样,双方轻率的做出承诺,有满不在意地抛弃之,这种情形比不做承诺更为糟糕。盲目的相信别人也是无济于事,因为轻信比善意的怀疑更能破坏人际关系。牢固的信任以诚实可靠为基础,通过长期考验,大大增强了双方应对冲突的能力。彼此越是议程相待,双方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就越大。
5、以柔克刚。在处理特定交易时,你我往往着眼于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相互的长期交往。彼此都试图影响对方的决定,所有这些必然会对双方关系的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有两种极端做法:其一是我通过敦敦教导、循循善诱,以道义说教和自身的榜样结合,试图激发你的热情自愿的同我合作;另一种极端是我将你逼得走投无路,通过警告、威胁、要挟甚至武力等手段来逼你就范。所用的手段越是带有强制性,就越不可能获得体现双方利益的结局,至少在一方面中这种结局越不公正。相反,采取的方式越温和,双方越能够相互合作。
6、接受对方。如果要很好地解决彼此的分歧,我们首先需要相互接受对方,认为值得与对方打交道。被别人接受,觉得自己有价值,受重视,是人的一项基本心理需求。只有当你愿意听取我的意见,接受我保留不同意见的权利,并且同样考虑到我的利益时,我才有可能愿意同你打交道。如果双方都不打交道,又怎能着手解决分歧呢?接受对方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接受,而在于接受对方的程度。接受程度越高,解决分歧和取得良好结局的可能性就越大。总的来说,如果双方之间的交往具备以上所列的各种要素,就能明智有效地解决相互存在的问题。
这六项基本要素,没有明显的先后的排列,在交往关系中随时相互掺杂,融合在一起,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
当在日常处理分歧时,改善处理分歧能力不可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在日常关系中慢慢磨砺,最终运用得法,与他人和谐共处,实现共赢。
申明:为人处世,处理分歧,不是技巧活,不要为技巧而技巧,真诚待人,本着真心改善关系为宗旨,才能保持长久的和谐关系,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