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产品:减少疾病、满足营养需求的商品将更受青睐。具备消毒免疫属性的医疗用品(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可囤积食品(休闲零食、速冻食品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乳制品、保健品等)等,将会获得消费者更多的长期关注。
2、畜禽冰鲜:冷鲜肉,有望取代热鲜肉。 2018年,以非洲猪瘟为契机,国内生猪冷鲜消费市场已经开启。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9月出台《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表态要实现“运猪”向“运肉”转变,推行猪肉产品冷链调运,将消费者猪肉消费从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
而在禽肉方面,伴随着此次疫情的爆发,各地区纷纷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干净、卫生的冷鲜市场也有望成为未来禽肉的主要消费方式。END
疫情下,“非接触式消费”概念悄然走红,无人零售、无人餐厅、无人机配送等消费模式有望找到新的市场空间,而在这其中,餐饮作为非常传统的服务型行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1、智慧餐厅:自动化、无人化餐厅的改造。 智慧餐厅指运用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根据餐厅具体运营及基建情况,打造全面的智能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的系统有自助点餐系统、服务呼叫系统、后厨互动系统、前台收银系统、预定排号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智慧餐厅改造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餐厅升级改进、增添时尚感与现代感、降低人工及运营成本、降能增效。同时,此类餐饮最大程度减少与服务员的接触,符合疫情爆发后消费者“社交恐惧”的心理,有利于餐厅保持高效率和卫生。
2、非接触式外卖:疫情重新定义非接触式餐饮配送模式。 美团外卖、叮咚买菜、盒马生鲜等在疫情期间积极推广非接触式配送服务,目前已在上百个城市落地并迅速向全国推广。
此外, 麦当劳、百胜、星巴克等快餐巨头正在加强“非接触式”取送服务,以保证员工和顾客的安全。顾客可以通过手机下单,员工将食物密封在袋子里,将其放在一个专门地点,并通知顾客前来取餐。END
1、生鲜APP需求旺盛、增长迅猛 使用线上购买生鲜,可以减少出门次数,避免出现出门感染病毒的现象,因此线上购买生鲜的需求日益增长。
2、在线办公:疫情中近两亿人远程办公,使用习惯初步培养。 2003年非典爆发,政府部门和各部委要求在家办公不得出差,成为上一代传统视频会议行业爆发的转折点。以音视频会议系统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宝利通为例,2003年大中华区收入增长70%+,所有渠道卖断货、供不应求
在这场疫情战争尚未结束的此时,悲观者看到的是消费行业在持续的受到冲击,而乐观者看到的是中长期消费习惯变迁带来的各种机会。END
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身处变革临界点的中国零售业顺势开启了电商时代,淘宝京东迅速崛起。而此次疫情影响更加深远,也必定会为消费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