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明经的科考难度较小而成为进士的难度很大。隋、唐时,“进士科”、“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白衣公卿”。如同孟郊四十六岁登上进士榜,高兴的心情,从其《登科后》一诗来看,几乎把几十年为仕途的努力和艰辛,都一扫而空。扩展资料: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科始于隋炀帝,是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隋、唐时,“进士科”、“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明陈继儒 《群碎录》:“进士科, 隋炀帝大业元年始,后世因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科举以进士科为主,考试诗赋,以声病对偶定优劣,完全着眼于文字形式方面。”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参考资料来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参考资料来源:-进士科
上一篇:使用SAI2画一对蓝色可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