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的“认证”真有那么神秘吗?相信不少家长经常听到各个把国际学校、国际部“认证”当做卖点,仿佛得到了XX机构认证就等于获得了传说中的“尚方宝剑”。事实是不是这样的?每一个国际课程均有对应的机构进行认证,其认证流程、认证时间也均有不同,下表中我们将主流国际课程的认证方、认证周期和认证方式进行了直观的对比。 大家不难看出,从认证层面而言,根本谈不上哪个机构更“权威”。比如,某学校申请成为AP授课点,需要的认证周期只有1个月,而IB则需要2年,IHS甚至需要5年才能通过认证,难道就能说明AP的认证很“水”吗?从认证机构而言,IBO是一所非盈利的国际教育基金会,而剑桥考试委员会则是剑桥大学的一个非教学部门,难道就能说明A-level和IB的认证机构之间哪个高哪个低吗?而且认证也绝非“尚方宝剑”,仅就IB而言,成都地区就有X中国际部、X视、X亚三所学校获得过认证,然而教学成果大家却有目共睹,这从侧面也证明了拿“认证”说事儿未免有点太过牵强了。总结来看,所有正规的国际课程均按照对应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了相关认证,单就认证而言,一点都不神秘,而且也不存在哪个国际课程更优秀、更权威的说法。
一种课程体系只能去一个国家吗?不少家长也常问到我们,七中的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是不是顾名思义只能去美国?而A-level是不是只能去英国?答案也是否定的。根据世界各国的大学录取要求来看,根本不存在只认可或者只接受某种课程、项目申请的说法。尤其对于英语授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其录取要求都是大同小异的,更不存在某些人宣传的“我们的课程会被优先录取”的说法。举例来说,G5英国超级精英五校是所有向往留学英国的同学的梦想学校,包括牛津、剑桥、UCL、帝国理工、LSE等。在不少人眼中,要上这些学校,只有考很高的A-LEVEL成绩才可以。然而我校2017届毕业生谢同学没有学过A-level课程、没有考雅思,凭借GPA、托福赛达和AP成绩,同样收到了G5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直接录取通知书,而且他是我校美加班的学生。在很多人看来,七中国际部的美加方向学生就只会去美国和加拿大,英澳方向毕业生只会去英国和澳大利亚。然而从历年录取来看,我们的学生足迹还走到了德国、日本、瑞士、荷兰、新加坡等国家,而且录取的学校同样极为优秀。这就可以证明,一个国际课程绝不仅仅对应一个国家,其出口通道也不存在唯一性或者特殊性。
外教、硬件真的不那么重要吗?如今不少国际学校、国际部或者培训机构打出了诸如“双语老师”、“浸润式教学”等口号,试图冲淡师资团队与硬件设施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然而几乎所有对教育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名师”带来的力量有时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而“高大上”的国际课程,需要的设施设备也是非常专业的。到底外教到底在国际课程中有多重要呢?外籍教师,尤其是来自英美澳加等主流留学目的地国家的外教,其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都是符合对应国家的要求的。从言传身教的角度而言,无论是英语的纯正度、教学思维的开放性、课堂气氛的把控度等方面来讲,都是中教所不可比拟的。当然,中教在教学深度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也是必须承认的。然而一味用中教代替外教,则是盲目而短视的。我们对比了西南地区和上海发达地区的IB学校不难发现,即使在同样的国际课程中,也存在“高配”和“低配”版。从“软件”来看,一名合格外教的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成都地区30-50万年薪不等),这还不包括外教在中国的住房、交通等方面的隐性成本。而且维持IB专用的实验室其费用更是以百万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低配”国际课程就采取了用中教代替外教、用普高实验室代替IB实验室的做法,以求节省成本。而且IB课程作为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2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其每个阶段都有互相衔接的教学目标。罔顾前两个阶段而直接进入最后DP的两年预科阶段,很容易造成“应试化”的教学模式,并直接导致学生承受不必要的课业压力。编者语: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国际课程真的一点都不神秘。每个国际课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优势。而家长们在选择的时候,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课程就读。如果冲动选择,很容易读到一个“假”的国际课程,那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