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金凤花子(《摘元方》),凤仙子(《纲目》)。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种子。植物形态详'凤仙'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等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略呈扁球形至扁卵圆形,长2.5~3毫米,宽2~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棕色,表面密布小窝点及橙黄色短条纹。种脐位于种子的狭端,稍突出。质坚硬。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纲目》:'微苦,温,有小毒。' ②《医林纂要》:'辛,平。' ③《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凉,有毒。' 【归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破血,消积,软坚。治经闭,积块,噎膈,外疡坚肿,骨鲠不下。 ①《纲目》:'治产难,积块,噎膈,下骨鲠,透骨通窍。' ②《本经逢原》:'软坚,搜顽痰,下死胎。' ③《玉楸药解》:'软坚,化骨,消癖,落牙。' ④《医林纂要》:'解蛇虫毒。' ⑤《本草再新》:'治诸恶疮,败一切火毒。' ⑥《本草正义》:'治外疡坚块,酸肿麻木,阴发大症。研末熬膏贴患处,极能软坚消肿。'
上一篇:开品牌茶楼需要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