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2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马说中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

《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扩展资料: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养;“材”通“才”,才能。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祇(只)”,只、仅仅。二、古今异义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2、(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4、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今义:或者。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sì):通“饲”喂养。食(shí):吃。7、(策)之不以其道。古义:马鞭,鞭策。今义:策划,策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