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即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包括阿德福韦酯(名正)、拉米夫定(贺普丁)等口服药物;干扰素则分为长效和普通干扰素。乙肝病毒的抑制是抗病毒治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两类药物抗病毒治疗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方法/步骤
1
抗病毒治疗 首选“安全牌”乙肝抗病毒的治疗药物众多,但各个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性则参差不齐。前些年曾出现的素比伏事件、派罗欣事件都给广大患者朋友敲响了警钟,即在药物选择上一定要先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有相关药品的禁忌症,并在服药后要密切监测病情情况,如有肝功能异常升高、病毒反弹或其他身体不适,需要及时求医。
2
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口服药物的安全性较好,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多。如果符合药物的适用范围,无禁忌症,推荐考虑用名正(阿德福韦酯)和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这两个药物在安全性方面都是值得信赖的。相比较下,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则很多,在选择前需要慎重。
3
病毒持久抑制是关键乙肝病毒感染后之所以能够慢性化,就是因为病毒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无法受到药物的清除或抑制,而只能通过对外周血的病毒抑制来间接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因此,以名正(阿德福韦酯)等为代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尽可能通过长期有效的病毒抑制,来实现乙肝病毒DNA的长久抑制和肝功能的持续正常,降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风险。
4
口服药物抗病毒治疗目前是主流治疗方法,对于口服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大家可以关注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这两个药物都是正大天晴的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为广大慢性乙肝患者普遍接受,而且药品的价格还不贵。
5
在目前乙肝治疗领域,安全持久是抗病毒的两个主旋律,在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持久的病毒抑制,不出现耐药或反弹,并最终保持肝脏功能正常,避免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才是慢性乙肝治疗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