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17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对身心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学会自觉地调节和控制情绪,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带有情感色彩: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喜悦;失去珍贵的东西时,会感到惋惜;如果愿望一再受妨碍而达不到时,则会失望甚至愤怒;进人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局促不安甚或产生恐惧等。这些喜悦、悲哀、愤怒、恐惧等等情绪活动,都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据科学研究,积极健康的情绪,如愉快、欢乐、适度的紧张,对人体均有好处,它可以引起心脏输出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作,大脑工作能力增强。而伤心、悲痛、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于人身体是不利的。如机体长期处于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下,往往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胃溃疡,以及心理障碍等。
情绪问题表现
1

焦虑--无(或缺乏)信心地期待满足;

2

抑郁--放弃愿望满足;

3

喜悦--愿望达成的体验;

4

挫折--相同或近似行为的奖励减少;

5

恐惧--对于预期威胁的控制无力感;

6

愤怒--愿望实现过程受阻后的发泄;

7

嫉妒--自视条件相近,却不满现实差距。

步骤/方法
1

要培养自己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

2

要适当地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等等。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烦恼、压抑,从而达到心平气和。这种发泄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3

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紧张是一种情绪,它能维持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如考试时产生的紧张情绪,能使大脑功能达到最高效率状态;平时上课或做某件事,也需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张弛调节适度,就会使生活更有节奏和情趣。

4

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已。青少年的种种要求和愿望,都应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否则就要用理智打消这种念头,不能苛求社会与他人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这样做对维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情绪有好处。

注意事项
1

生理因素 青春期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使青少年一改孩童时代的形象。外观形象的变化,使他们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做、具有何种形象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一时找不到答案。同时,性成熟带来的好奇、羞耻和不知所措,生理上的早熟与晚熟导致外界的各种评价造成了不安和烦燥。所有这些如不能得到适当的排解和正确的认识,则会成为青少年产生情绪困扰的来源。

2

学习因素 学习活动是青少年的中心任务和进行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学习活动中,青少年一方面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也在成功与失败中积累经验。虽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但由于青少年自尊心明暗又争强好胜,这使他们在面临失败时容易产生压抑感。而升学竞争的压力、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的过高期望又使他们面临的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尤其那些因竞争而'相形见绌'的学生所早熟的挫折就更大。这些外在的因素更加剧了青少年不良情绪的产生。

3

人际交往因素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和教师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交往中产生的冲突往往是构成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