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钙摄入量不足是普遍现象。更值得重视的是,缺钙引起的症状初期往往不明显,等三四十岁发现骨质疏松再来补,就错过了最佳时机。容易导致缺钙的坏习惯有很多,下面就谈谈缺钙的因素。
方法/步骤
1
1、吃得太咸 盐的咸味来自于钠,而钠与尿里排出来的钙有很大关系,每吃下 6 克盐,大约就会丢掉 40~60 毫克的钙。这一来一去造成的钙流失问题,实在是不可忽视。所以,少吃盐等于多补钙。
2
2、不爱吃菜 绿叶蔬菜,特别是深绿色的蔬菜中,富含钙,而且富含钾、镁、维生素 C 等营养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3
3、吃太多肉 很多人认为骨头汤可以补钙,的确,膳食中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但是,当膳食中蛋白质过多,钙的吸收率反而会降低,而尿排泄钙增加,从而引起钙的缺乏。所以,经常大鱼大肉的膳食习惯,容易阻碍钙的吸收。
4
4、喝奶不够 牛奶和各种奶制品堪称天然钙库,每 100 毫升的牛奶当中,含有 104 毫克 钙。而且,乳制品不但钙含量高,吸收也比较好。
5
5、很少运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骨骼对钙的利用,我们需要通过运动对骨骼进行刺激。因此,要保证每天至少运动 30 分钟。
6
6、节食减肥 节食减肥会使身体对于钙质的摄入、吸收和存储受到打击,不仅影响体内脂肪的燃烧效率,还影响身体的营养均衡。
7
7、不晒太阳 我们的皮肤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自身合成维生素 D,而维生素 D 可以帮助我们身体吸收和利用钙。保证每天在阳光下活动 20 分钟以上,以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增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上一篇:怎样补钙才易被吸收?
下一篇:澳立佳海藻钙适合多大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