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购买第一代产品。——除非你有非常强烈的社交需求,希望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你强大的Bigger。当你掏出第一代iPhone的时候,不管是在刚出来的时候还是现在,没有人会否认你作为一个土豪的身份。很幸运的,那台小机器会让你拥有一份具有拍卖价值的收藏品。但是其他的第一代产品却不尽如此。现在我手里有一块阿里授权的,第一代具有“支付宝”功能的手表PayWatch(我称之为“支付表”),它是一块以现代眼光看来显得笨重的,充满电之后使用时间不到半天的,带有像素点清晰可见的彩色液晶屏的手表,而且其付款方式不是流行的扫手腕,而是在表盘展示支付二维码,你必须把表盘凑到收银员的扫描枪下面。由于手表性能的限制,调出二维码的过程也没有比手机显示二维码快多少。而且它的软硬件还不能升级。我想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把握觉得某款产品能在未来成为一份收藏品,那还是不要追随第一代的好。毕竟就算iPhone也遵循了这个规则——苹果从iPhone 3G开始就推出了App Store,为其成功续命了更长时间。
2. 不要购买有停产或厂家倒闭风险的产品。即使厂家是乐视也不代表你就能放心购买,这是现在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当时可没那么明显。现在,像我这样的乐视手机用户,对于系统更新的期待只能寄托于某个不知名的新浪微博用户发出的不知真假的截图上。而且假如你在这种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上面花了越多的钱,你可能就越在意它的保修。对于新出的小厂家来说(包括BAT切入之前的任何小品牌),保修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在购买任何以前没产品时,都要认真的考虑他承诺的一年保修期是不是能完全兑现。
4. 不要指望它能自动兼容你家其他电器。先不说如何让家里的“笨”电器加装智能传感器,比如用智能插座控制电源什么的。国内外所有生态圈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以邻为壑,互不兼容。比如在亚马逊购买全食超市的同时,全食和亚马逊共同的竞争对手沃尔玛就采取了反制措施,禁止其所有供应商接入亚马逊云服务。如果亚马逊一家能通吃所有智能硬件的兼容的话,也就用不着麻烦微软、苹果和谷歌各自推出自己的语音助手了。很显然我们要做好这几家的产品互相不通用的准备。但是幸亏国外有IFTTT这样的中转服务可以缓冲一下,在国内呢?你不能指望一个支持了阿里智能的东西能在微信的操作中唤醒,哪怕京东有腾讯战略入股也不意味着京东智能和微信智能是同一个圈子。我之前买过的一款智能净水器产品在正式销售时分出了阿里版和微信版。同一款硬件参数的产品,分别需要用阿里智能客户端或YunOS手机和微信来唤醒。今后你可能需要至少三家的不同智能音箱产品同时回应你的诉求,还需要准备一个小本本来记明自己家里的窗帘是阿里的,门锁是京东的,电视机是腾讯的……
5. 不要幻想自己成为技术进步的小白鼠,很多时候你连做小白鼠的资格都没有。绝大多数时候你的意见就只是意见而已,除了给自己添堵之外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想要厂商听到你的意见,你可以:(1)求助记者、微博大V或创作一篇10万+把事情闹大;(2)认识厂家的人;(3)自己就是厂家的人。别的方法大概没了。
6. 不要购买你家里现在用不上的产品。没有人应该在只看到厂家宣传视频或发布会Keynote的前提之下就决定去预定,就像没有人应该只看到橱窗海报就急着去下单买同款衣服。既然你必须在试衣间内长时间的试穿衣服,你也最好在家电卖场的展示柜台停留个把钟头,毕竟你是有购买意向的人,在前面试用一下不丢人。而且,对于智能音箱这种产品,越是在人声嘈杂的环境当中,越能够考验它的极限应用能力。多数此类产品的宣传片是在非常安静的家庭环境下拍摄的,也是各种各样的理想状态,例如使用它的都是心智正常的成年男女,最好还是各种数码产品的拥趸。但是谁家没有个老人孩子宠物什么的?你喝醉了呢?最后,即便你真的试用了好久,所有数码产品一般都还是需要经过半个月以上的长期频繁使用,才能确定它是否真的有留在你家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智能音箱这种家庭的“侵入者”而言。你是否会真的把一个新来的“声音”当做你的家庭成员,这点是非常因人而异的,毕竟Siri或小娜在你的手机里躺了这么长时间。如果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话,请坚持一回家就打开手机或电脑的Siri,并把手机放在一边不拿起来,试试看你习不习惯。
所以,请务必花一点点时间查看你想买的智能产品那些不智能的部分,例如音箱的音质;并谨记不要让你的钱在任何上不了网的时候变成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