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71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怎样确定报考志愿

遇到重大的考试,第一步就是填报志愿,而这个志愿就决定了你接下来四年的生活,甚至是你今后的人生道路,那么如何合理的确定志愿呢?
工具/原料

资料

步骤/方法
1

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步骤:形成专业选择意向;确定报考单位;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志愿,并考虑第二志愿。

2

考生的意愿。有些考生对文科,理科或者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发现自己不适合本学科,这样就可以考虑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规避不适合的学科,跨专业报考;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将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专业的前途,不要盲目跟风。

3

考试目的和竞争实力。考生往往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专业,不过建议大家决定前先咨询一下学长和老师。竞争实力很强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处考,往好处报;而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则应注意避开白热化的竞争点,报考稳妥一些的志愿。但我个人觉得还是要看自己了,本科期间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

4

报考单位信息分析。招生单位的竞争态势。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

5

招生单位的录取情况。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自家人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但一般说来越是有名的招生单位信息透明化越强,公平性也就越高。

6

招生单位的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