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80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夷水又径宜都北(译文)

“夷水又迳宜都北”意思是:夷水又经宜都北。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宜都:古县名,三国蜀置,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洧水》:“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译文:夷水又经宜都北,东流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夷水也叫佷山北溪,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扩展资料《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本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中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