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11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给品牌定位迷茫的你:品牌营销十二法则(3)

谢谢群友分享!品牌营销的过程,就像延绵的河水自由奔放地流淌。有的汇聚成滔滔的江水,奔赴至广阔的海洋;有的分化为涓涓的溪流,最终枯竭成坑洼的桑田。究竟是什么左右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品牌生命周期不断演进的轨迹当中,是否能找到那些快速成长的法则与规律?笔者根据多年对中国企业品牌营销咨询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品牌营销的12条法则。参照这12条法则,企业可以快速找到建立品牌的最佳路径。
方法/步骤
1

法则十:形成一个符号  如何让一件10元的简单白色T恤卖到80元的价格呢?大家也许会提出很多方案,比如"买1送3"等等。可是,有人提供了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只要在T恤上打上一个钩。这真是一个最为简单的方案。在一件纯白色的T恤打上一个"钩"之后,它就不再是普通的T恤了,而是烙上了品牌的印记,变成了品牌T恤。  人们对于一个品牌的认识,到最后可能就归结为一个简单的符号。当人们看到一个"红钩"就会想到耐克,当看到大大的"M"就会想到麦当劳,当看到四个环就会想到奥迪汽车,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会想到苹果手机,当看到"三点钟"的标志,就会想到金利来服装。消费者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让消费者记住你的品牌的方式,就是要给自己的品牌设计一个简单而又独特的"符号",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将这个符号深深的烙印在消费者的脑海当中。  品牌营销的第十条法则是"形成一个流行的品牌符号",即品牌符号化。品牌符号化是最简单直接的传播方式。品牌符号化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帮助消费者简化他们对品牌的判断,对于企业而言是最节省沟通成本的做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符号的力量更能彰显力量。大红鹰V代表的永远胜利,NIKE的"对勾"代表叛逆的心理。而可口可乐的"红色"代表着活力。通过视觉的、声音的、语言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与消费者进行精神层面上沟通,成就了这些伟大的品牌。  品牌符号化需要赋予一定的内涵与象征意义。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企业的品牌;另一方面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笔者曾经调研一下喜好NIKE品牌的消费者,当笔者问及:"你为什么喜欢NIKE,而不喜欢其他品牌?"时,消费者的回答竟然出乎我的预料。有的消费者说:"我们买NIKE的衣服,主要用来打球,NIKE衣服上是一个'对勾',象征着我们的球队会胜利。"消费者竟为了一个符号的象征意义而记住和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  笔者曾经到四川丰谷酒业做咨询服务时,项目组将丰谷酒业的"低醉酒度"技术提炼出"52o低醉型"白酒的概念。为了使消费者记住"低醉"的概念,项目组继续采用了品牌营销的第十条法则,建议丰谷酒业设计出"低醉"的标志,在产品的包装上,广告的画面上等,进行传播"低醉"标志,将"低醉"标志做成消费者认知的一个流行符号。

2

法则十一:讲述一个故事  1999年,雕牌洗衣粉以一个"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的懂事篇广告打动了广大家庭妇女们的心,雕牌洗衣粉也因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笔者曾记得,当时有些大妈看完广告后,泪流满面的说:"雕牌都这样了,我们就支持一下他吧。"可见雕牌的广告是何等的出色。为何雕牌洗衣粉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赢得市场,建立品牌呢?  雕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品牌故事:1999年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由于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导致很多国企上班的女工下岗再就业。突然之间她们失去了工作,从此生活维艰。下岗工人再就业的矛盾成为社会的普遍矛盾。在这些家庭妇女的心中在呼唤一个"英雄"的出现,这个"英雄"能带给他们心灵的慰藉和切实的帮助。"女工下岗"和"洗衣粉"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当一个家庭处于生活维艰的时候,对生活用品的节省就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于是雕牌广告通过一个孩子的自述,"最近,妈妈总是哀声叹气,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要一点点就可以洗好多好多的衣服,看我洗的多干净。"雕牌洗衣粉在这个故事中承担了"英雄"的角色。        品牌营销的第十一条法则是讲述一个动人的品牌故事。品牌故事可以打动消费者,并且促使消费者通过"故事"来传播企业的品牌。好的品牌故事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品牌故事是发生在品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只有真实的故事,才经得起推敲,才能让消费者信服。  第二、故事需要传达出鲜明的品牌价值观。品牌故事必须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价值观。海尔的"砸冰箱事件",突出产品的"质量"。消费者听到故事,快速的感受到海尔品牌"质量第一"的价值观。  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是一个品牌奇迹,同仁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为人熟知的动人故事。  少年康熙曾得过一场怪病,全身红疹,奇痒无比,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康熙心情抑郁,微服出宫散心,信步走进一家小药铺,药铺郎中只开了便宜的大黄,嘱咐泡水沐浴,康熙按照嘱咐,如法沐浴,迅速好转,不过三日便痊愈了。为了感谢郎中,康熙写下"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并送给他一座大药堂,起名"同仁堂"。  这些动人的品牌故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别人无法轻易模仿的,是企业很重要的一项品牌资产。

3

法则十二:赋予一种精神  1952年《铁臂阿童木》问世,轰动日本。它赋予了小机器人纯真、善良、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正是这种美好的品质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奠定了日本漫画界的地位。从漫画中我们看到只有灵魂能够造就鲜活,只有精神才能造就长久不衰!  品牌营销的第十二条法则就是赋予一种品牌精神。品牌精神指在消费者认知中,品牌所代表、蕴含的意义、象征、个性、情感、品味等综合文化因素的总和。它是品牌或品牌决策者在长期生产和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事业信念、价值观念或经营宗旨。品牌精神形式多样,传播渠道也多种多样,对强化员工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市场推广有重要的作用。在消费感性化的现代社会,卓越品牌的魅力就在于它凝结了理念、情感、象征等文化内涵。可口可乐能够风靡世界,它卖的不是商品,卖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美国精神。朵唯将自己的品牌定义为女性手机,鼓励女性在成长的路上勇敢去尝试新事物。这些品牌精神满足了消费者情感、心理层面的需要,成为品牌营销与构造的关键要素。  有家生产并销售"枸杞汁"的企业,"枸杞汁"里面枸杞含量达到80%,并且是真正的纯天然,但销售却是一塌糊涂,并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同。经过市场调查,产品滞销的迷团终于解开:易拉罐的消费主体青少年消费群没有喝保健饮品的意识,对枸杞的保健功效不屑一顾。那么产品在青少年中还有市场吗?市场调查的结果进一步揭示,青少年选择饮料主要考虑口味和品牌两个因素,而包装又是品牌的要素。因此市场推广首要的问题是寻找到产品的"气质",这种气质必须从目标消费群里获得,即10~20岁的青少年。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青少年中间不再像以前那样以"漂亮"、"潇洒"为形象标准,而是以"酷"为荣,"很酷"是青少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所谓"酷"就是独特、冷峻、有个性的意思。但"酷文化"是一种流行文化,而流行文化的生命周期不会长久。企业经过研究后,认定所谓的"酷"其实是高仓健"坚毅、深沉"的翻版,这样的"酷文化"是有恒久生命力的。通过观察发现,青少年普遍对美国大兵军用饰件非常感兴趣,喜欢收集并挂在身上,感到很"酷"。因而决定用迷彩作为新饮料的包装。最后确定一种迷彩背景,中间悬挂白色五角星军用包装,并正式定名为"野战饮料"。在宣传上,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新饮料的广告标语,正好切中了青少年处于心理断层期苛求独立又无法独立的矛盾心态,并且不会惹麻烦。全新包装的饮料投放市场三个月便大获成功,产品供不应求,品牌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