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喷火战斗机采用了大功率活塞式发动机和良好的气动外形。半纺锤形机头,有别于当时大多数飞机的平秃粗大机头,整流效果好,阻力小。发动机安装在支撑架后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后是半硬壳结构的中后部机身。机翼采用椭圆平面形状的悬臂式下单翼,虽制造工艺复杂,费工费时,但气动特性好,升阻比大。“喷火”是英国第一种成功采用全金属承力蒙皮的作战飞机。飞机的全部固定武器、主起落架和冷却器等都装在机冀内,单座座舱视野良好。
然后,喷火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生产,并不断进行改进,特别是从换装功率更大的“格里芬”发动机后,其极限速度突破了700千米/小时大关,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喷火”先后发展了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和舰载战斗机等诸多改型,归纳起来可分为陆基型“喷火”和舰载型“海喷火”两大系列,共40余种型别。
然后,喷火战斗机系列中产量最大的有Mk5和Mk9两种型别,均超过5000架。Mk5于1941年问世,细部改进颇多,装一台1440马力的“梅林”发动机,火力加强。可装8挺7.7毫米口径机枪,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炮。Mk5C还将冷却器移到了机头下方,可带250千克炸弹。Mk5共生产了6479架,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
然后,“喷火”Mk9是专为抗衡德军Fw-190战斗机而发展的另一种主要改型,喷火F MK.IX换装梅林61型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为656千米/小时,高空性能良好,配备有2门机炮和4挺机枪,(早期的IX型由喷火I,II和V型改装而来)。1943年下半年工厂转而生产换装梅林66引擎的“喷火” LF MK.IX。“喷火”MK IX共生产了5665架。二战后,“喷火”仍在不断改进,如Mk21型结构上有较大改动,装4门20毫米机炮,可挂炸弹。
最后,喷火战斗机的综合飞行性能,在二战时始终居世界一流水平。与同期德国主力机种Bf 109战斗机相比各有千秋,水平机动性及火力方面略胜一筹。由于“喷火”的翼载荷比较低,因此与常采用“高速接近,一击就跑”战术的德国战斗机格斗时,可通过水平机动性好的优势夺取战场主动权。
上述方法为小编整理所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