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市场价的房源,许多是假的。看上去面积大是因为中介挂的图片本身就是假的。如果你联系中介,很有可能会被告知——“这套房刚刚卖掉”、“大哥你留个电话吧,有房子我再推荐你”、“这个小区还有个同户型的,我带您看看”……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低于市场价的房源99%都是假房源,剩下那1%,根本不等你在买房软件上看到,就被秒了。
为赚更多中介费,怂恿卖家标高价。很多卖房者刚对房产中介表达出卖方意愿,中介就会开始给客户当“军师”。他们会巧舌如簧地劝用户把价格标得高一些。看似在为卖房者谋利益,实际上是给中介自己谋好处。为例,他们一般按照实际成交金额收取2.7%的中介费(包括2.2%的居间代理费、0.5%的保障服务费)。如果成功怂恿卖家提价50万元,就能多收1.3万元中介费。
利用“店海战术”,垄断房源。公司是如何垄断房源的?高价!高价!还是高价!高价对于卖家有利,吸引到更多的房源。在二手房中介这个“得房源者得天下”的领域,这一手段是有效的,对买家也是够狠。一些中介与业主签独家委托,承诺在一定时间(比如一个月内)高价格卖出,并提供赔付。这种承诺对业主很有吸引力,于是愿意将房子独家委托。这种中介独家全代理的形式,很容易形成中介垄断。
“0佣金”噱头,未必真便宜。佣金虽然降低,但是房价却抬高了不少,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对此,媒体曾公“同房不同价”的问题,就是同一套房子,C公司给出的价格要高于传统中介。据一位中介透露,他没有底薪,只拿提成,成交一单收取10%的提成,一个月工资过万,属于业绩很好的。
两份合同房价不一,玩转买家卖家。赵先生看房后相中,便与中介人员签订了《续交委托代售合同》,然后支付房款的2%作为中介费。并于当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后来才知道中介人员就已私下与卖方加价签订了的买卖合同。两份合同房价不一,坑了买家至少一万元。
“速销房”的秘密。比如,在将卖房者的房产以780万挂牌后,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联系卖家,与卖家沟通可以将房产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但多余的销售额需要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一般是各占50%)。对于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房源,也会集团采购提前支付房价给予卖房者,然而并不过户,之后再加价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用户赚取更多的差价。
费外收费。一些中介机构收费标准不透明,普遍收取“贷款服务费”,但如直接在银行办理贷款并无此费用。一些二手房中介以拒绝办理过户或扣押房产证为要挟,过户前恶意提高服务费。此外,一些中介机构还利用市场垄断地位,联手提高中介费。
散播谣言。一些中介机构甚至通过传播政策谣言,鼓动购房者“迅速出手”。一些中介机构会不定时在某个节点散播“政策传言”,声称将出台新政策,鼓动大家赶紧买房过户。有网友戏称,政府出台的任何新政、利好,都有可能成为中介炒作的理由。
鼓动买房“假离婚”。部分中介机构为促成交易,还诱导购房者办理“假离婚”,以享受首套房利率优惠和更低的首付比例。有的房地产中介甚至利用民政局婚姻信息不与房管局联网的现状,替买方制作可以以假乱真的“离婚证”和“户口本”以蒙骗房管局,并收取数百元的“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