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97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盘点玉器收藏五大误区(二)

“乱世黄金盛世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渠道的拓宽,玉器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人们对玉器收藏可谓一掷千金。下面为大家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五大误区。
方法/步骤
1

误区六:追捧和田籽料,轻视山料  时下很多人对和田籽料甚为追捧,反而轻视山料,认为山料不润、颜色干白,宁可要一个籽料的小坠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这是有点极端的。和田籽料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力,山料的价格这几年迅速增长,相对少之又少的籽料来说,山料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大家不妨选择好的山料作为投资对象,升值潜力也是很大的,但注意有不法商人用加工过的山料冒充籽料出售。

2

误区七:以硬度衡量玉质  和田玉饰品,外形精美,质地细腻如脂。和田玉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论到哪都会给人一种体面感。和田玉硬度高,韧性强,可以划破玻璃,有的人在卖玉器时,喜欢拿来划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动玻璃自身无损的话,就断定为玉,这是不科学的。玻璃的硬度通常为摩氏6度,而石英质玉石、玛瑙、红绿宝石,以及一些人造宝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划刻,显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

3

误区八:以重计价,忽视其他  玉的价格不能单纯以重量计算价格,还要看综合方面的因素,比如玉色、材质、工艺、沁色等方面。一件有历史故事或特殊意义的古玉,或工艺大师雕刻的新玉,其价格都远大于重量所体现的价值。

4

误区九:玉不琢不成器  自古有言:“玉不琢不成器”。玉经过精心雕琢,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可是,有些藏家只认雕工,认为没有雕工玉就不美了,这就有点偏激了。大家都知道田黄石很昂贵,篆刻大师用田黄治印留边款时都尽量少刻字,惜石如金。玉器便是如此,面对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师往往都不忍下手,顶多只是去掉杂色,或只打个孔用于佩戴,很多籽料都保持着原貌出现在各个拍卖会中,原石陈设也成为一种美。

5

误区十:急功近利,落入故事圈套  很多朋友到市场上看到心仪的玉,便急于想买下。商家看准时机,添油加醋编造一番故事,让人误以为这块玉有来头,有典故,升值潜力大,不买就亏了,致使买家头脑一热就乖乖掏钱。虽然编故事的伎俩只能对付某些“菜鸟”买家,但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