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2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请让孩子主宰游戏

晚上,侄子铁头和女儿石榴在床上玩得很开心,因为老公的导演,让游戏变得非常新鲜刺激。老公把一床大被子架在身上支成一个小亭子,铁头和石榴钻进去、爬出来,咯咯地笑个不停。可这个游戏的“灵魂人物”是老公,不是孩子们。虽然老公升华了游戏,孩子们也在游戏中尽享了快乐,但是我觉得这个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缺少一个关键的元素——孩子的思维能力的运用和锻炼。也许有人会说,这简直是小题大作,游戏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吗,高兴了就是好游戏。如果您觉得孩子们高兴就好,这不是问题,那我们来看这样两个例子,都是真实发生的。有一位奶奶带着两岁多的小孙子在小区里玩,小孙子看到一朵蒲公英,想要去摘。奶奶一再地提示,近处还有一朵,去摘那一朵。小孙子左右为难了一阵还是顺从了奶奶。之后,小孙子用手将蒲公英种子揪下来。奶奶又插话了:“用嘴吹!”小孙子说:“吹不动。”奶奶又说:“那用手揪下来再吹。”小孙子像个机器人一样僵直地照办了,奶奶很满意。还有一次,陪着侄子去玩填色画。一位爷爷陪着孙子正在填一条鱼。爷爷要求孙子把每一片鱼鳞填上不同的色彩,并且相邻的每一片鱼鳞不能重色。结果,孙子不小心填错了一片,爷爷在那里大发雷霆。孙子拿着填色瓶面无表情地呆在那儿不知所措。相信奶奶、爷爷都是希望孙子玩得快乐并且有意义,但你能感觉到孩子们的快乐吗?我只觉得这是大人是在消遣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玩游戏。这就像政府规定夫妻如何房事才有快感一样可笑!如果,您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那么,一个学龄前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拉屎、撒尿之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吗?可能有不少孩子还要上早教班、特长班,那除了这些之外,对孩子来说玩不就是他们的主课吗?游戏是他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玩游戏也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有很多大人很喜欢教,甚至干涉孩子的游戏。成人的游戏显得高明许多,这种“高明”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呢?可能是“游戏能力”得不到发展,孩子是成人手中的提线木偶,别看在成人的手里欢蹦乱跳,一旦放手呢?如果认为失去“游戏能力”也并不那么有害处,我们可以把眼光再放远些,想象一下:一个自小生长在水边的孩子,他的爸爸怕他被水淹着,一直将他系在自己身上游泳,可到了十八岁,他爸爸对孩子说,你是个成年人了,要学会自己游泳了,扔他到水里,他会怎么样?“游戏能力”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它可能意味着孩子长大之后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成人一般都会有孩子长大后要独立生活的意识。这独立从何而来?大概不是成人一句“从今天起你要独立了”,孩子就能独立了。独立是要从小培养的,这种培养恰恰是从不起眼的游戏中开始的,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来的。石榴奶奶有个理论“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以此来掩藏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什么是自然呢?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孩子自然形成什么样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这种习惯有可能跟随孩子的一生。“游戏能力”如果被成人的操控所取代,孩子势必失去长大之后的“自主能力”。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玩,成人要做的大约应该是:要么坐在一边静静地欣赏,给孩子赞扬和鼓励;要么加入孩子的游戏,融入孩子的游戏,让孩子成为导演,你做一个出色的演员——无论游戏对你来说多么无聊,也要表现出“享受”的神情。这才是孩子在玩游戏!让孩子主宰游戏,意味着主宰他自己的人生!非同小可,成人三思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