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主要成分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膏药的主要成分。 目前用于治疗肌肉扭伤的膏药如伤湿止痛膏等的成分主要包括生草乌、乳香、没药、冰片、水杨酸甲酯等。 生草乌、乳香、没药等具有镇痛作用 冰片有消肿止痛、清热散毒的作用 水杨酸甲酯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外用或局部涂擦可产生皮肤血管扩张、肤色发红等刺激反应,反射性地影响相应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及关节,起消肿、消炎和镇痛作用,有止痒之效 膏药的有效成分透过皮下组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止痛、消肿、散瘀的目的 这样看来,扭伤后用膏药可谓是对症下药,为什么说扭伤后用膏药会雪上加霜呢? 病理过程 原来,人体组织在扭伤后发生的病理变化是这样的:人体组织受到外界损伤后即发生炎症反应,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 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贴上伤湿止痛膏之类的膏药,其活血作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血管内渗出的液体进一步增多,反而加重了局部肿胀疼痛。 所以,跌打损伤后24小时内使用伤湿止痛膏之类的活血药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正确处理 那么,正确的处理方法应当是什么呢? 对受伤部位制动,防止进一步损伤 伤后24小时内,给予局部冰袋或湿毛巾冷敷 使血管收缩,减少液体自血管渗出,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从而减轻疼痛 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扭伤部位皮肤颜色,若皮肤变青紫或感觉麻木,则应暂时停止冷敷。 同时,还可外用双氯芬酸钠(扶他林)乳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解痉镇痛类药物止痛解痉、止血消肿,但有皮肤破损时不能使用。 必要时应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 而对于扭伤后热敷或是膏药等活血类药物的使用,建议在受伤24小时以后,在局部出血、渗出渐止的恢复期使用。 这样既可减少疼痛,又可缩短病程,加快扭伤的好转。切忌不要一扭伤就贴上膏药,这样反而会使伤势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