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太监
分析一个太监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将明朝太监刘瑾列入过去一百年来,全球最富有的五十人名单,据吴思的《血酬定律》中的计算,刘瑾的家产仅金银一项,就有254.88亿人民币。刘瑾作为一个没有子嗣的太监他要这么多钱干嘛?基于何种价值观刘瑾才敢这么贪污?然而,刘瑾并非大众想象当中那种圆滑,只知阿谀奉承的太监形象。刘瑾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明朝的司礼监是当时重要的内官官署,有时皇帝不勤于政事的时候,便有司礼监代为批阅。而且还有传达皇帝旨意的职能。所以说刘瑾还得拥有深厚文化底子。早年的刘瑾也曾尽忠职守,《明通鉴武宗》等史书都记载了‘刘瑾变法’,刘瑾设置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严厉惩治贪腐之风,降低百姓赋税。可以说当时的刘瑾算得上身残志坚,精神风貌可嘉,比我们现在一些生活上发生一点不愉快就破罐破摔的人强悍了很多。那么刘瑾如何从爱国分子变成反革命分子的呢?我觉得应该是专政,后期的刘瑾被称为‘立地皇帝’。而明武宗则被称为‘坐皇帝。’越发深得明武宗信任的刘瑾,越发肆意妄为。可是刘瑾要那么多钱干嘛?又不能买回逝去的青春。我分析很可能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首先钱能提供刘瑾舒适的生活条件,其次古代人都很迷信,刘瑾曾大修父母坟墓,更多的钱财也支持着刘瑾迷信。
明朝的太监经常祸国殃民。刘瑾之后,还有一名太监被称为‘祸明末时九千九百岁’。他处于期,他被诛杀以后,明朝也不久灭亡了,他便是魏忠贤。先不说魏忠贤残害东林党人,乱用职权和明熹宗乳母奉居夫人乱搞关系。就说魏忠贤的成就。其实魏忠贤还是有成就的,天启年间魏忠贤任用良将赵南星、孙承宗,而且他所组织建立的关外防线在今后数十年阻止了清兵入关。那魏忠贤到底要那么多权和钱干嘛呢?魏忠贤在全国建立多座生祠,并且收养了众多义子。例如五虎,十孩、四十孙。魏忠贤本是一个市井无赖,他为偿还赌债才进宫当太监的。所以,其后的胡作非为也可理解为对健康生活,以及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缺失一种弥补。再说,天弗与,群臣弗与的赵高。赵高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很有追求的太监,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认为赵高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自宫,而进入秦宫祸乱朝纲。(赵高的身世说法众多。)赵高极尽全力讨好秦始皇,在秦始皇死后篡改他的遗诏,立胡亥为帝。最后灭了胡亥,想要自己当皇帝。可谓不管闲言碎语,拼了命努力。当然赵高在‘天弗与,群臣弗与’的情况下,令立扶苏之子子婴为帝。
太监必将打破我们的惯性思维。或者说,唐朝是一个多样化的时代。谁说太监必是祸国殃民之辈,在唐朝这个女子都可以当皇帝的时代,太监也可以是大忠臣。高力士受到女皇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时代地位达到顶点。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当然,高力士也是有负面行为的。有一次,李白在宫中喝醉了。竟向着高力士伸出脚,说道,“给我脱掉靴子。”高力士一时慌张,但还是帮李白脱掉了靴子。那时的高力士早已深得唐玄宗信任了,京中大小官员都要巴结他。然而,李白这次的行为让他耿耿于怀。于是,高力士多次在杨贵妃面前诋毁李白。致使,唐玄宗每次想要升李白职的时候,杨贵妃多次阻止。在唐朝那个年代,高力士虽说身体上残缺,但内心并没有充满怨气,这是是值得学习的。
以上仅供参考,禁止以其中人物为偶像。
赚钱最核心,还是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