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恋爱巷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可以说是游客必到打卡之地。不过,这次指南君要带大家去的是在大三巴街附近,名为“恋爱巷”的地标。这条巷子一边是令人少女心爆棚的粉红色,另一边是明亮透彻的粉黄色,十分的温馨可爱。恋爱巷,其葡文原名为TravessadaPaixão,意为迷恋、倾慕和激情。这条巷子长约50米,在这里常常可以偶遇来拍照的情侣们。虽然恋爱巷离大三巴特别近,但恋爱巷的知名度并不是那么高,其地理位置较为隐蔽。恋爱巷第5至11号楼房具有完整和相同的装饰,以红色和浅黄色为主,有“柔情”的感觉,颇具浪漫色调。而第13号房屋则混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不同建筑风格。在当地,这条梦幻绚丽的巷子有着一个“凡走过恋爱巷,不久就会遇到爱情”的民间传说,很是浪漫。
十月初五马路这条马路的大火,起先是因为张智霖主演的电影《十月初五的月光》。不过遗憾地告诉你,这并不是电影里的那条马路,电影里的那条十月初五街在澳门的本岛呢。不过没关系,这条马路,真的美成一道风景。整条马路不算宽,沿海的一侧绿树成荫,走在长长的石板路上,吃着蛋挞,吹着海风,温煦的阳光晒在身上,从里到外都感到惬意和满足。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看着马路两边的街灯一点点亮起,闪着暖黄色的光,心里也仿佛被罩上了一层暖意。龙环葡韵在氹仔有一处非常适合拍照的小清新胜地,叫做“龙环葡韵”,主要包括海边马路、圣母嘉模教堂、氹仔图书馆、氹仔市政花园和十字花园。沿着氹仔的小路走,一路发现明媚的好风光。你会按捺不住心中拍照的冲动,就着柔和的背景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宁静的土地。“龙环”是氹仔的旧称,“葡韵”是指葡萄牙的建筑风格,又指氹仔海边马路一带的景致。龙环葡韵整体上颜色非常清新亮眼,葱绿色的树木,鲜艳的花卉和淡绿色的房子,完全是偏文艺风格摄影师的配色首选。海边的马路都由碎石铺就,一侧是榕树,一侧是五幢薄荷绿色的葡萄牙式住宅。五幢葡式住宅建筑其中三幢被改建为博物馆,分别为“土生葡人之家”、“海岛之家”及“葡萄牙地区之家”。漫步在这样的碎石上,感觉自己似乎像是穿越到了一个清新文艺的城堡里,清新喜人。到了龙环葡韵,你肯定绕不开韵嘉谟圣母教堂,这是氹仔唯一的一间天主教堂。曾被葡萄牙殖民四百余年的澳门,天主教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城市中去。教堂面临大海,风景优美,圣坛上置圣母像,据说是从欧洲运来;其两侧有数尺高的天使像,造型栩栩如生,是为纪念建堂百周年而置。由于与周围具有浓郁欧陆风格的花园、房屋融为一体,这个教堂自然成为了澳门居民举行婚礼以及游客观光的绝佳去处。
望德堂区望德堂区取名自区内的望德圣母堂,教堂建立之初为麻疯病人服务,堂区遂有“疯堂”之称。望德堂内完整地保留着多间百年葡式民房建筑,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澳门当地艺文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近些年这里已成为澳门创意文化的心脏枢纽,也是拍照的一个好地方。婆仔屋婆仔屋是澳门文艺的标志地。这里曾经是麻风病院,后来用于收容流离失所的人和“未婚婆婆”,于是被称为婆仔屋。这座黄色的葡式建筑已有逾百年历史,小庭院内植有两棵巨大的百年老樟树,樟树及大门都被葱绿的寄生植物一层层缠绕。院子右手边是澳门的文化创意空间,会定期举办不同的艺术展览和活动。绝对是文艺星人的一个好去处!疯堂斜巷听到“疯堂斜巷”的时候,你可别以为是某个葡萄牙语的音译,这里其实是真正的“疯”,名字源于澳门主建的一家麻风病院。这里的建筑物都是纯粹葡式风格,色彩较为鲜艳,街区甚是安静,地面铺设的也是与葡萄牙本土风格一致的碎石马赛克地面,四处洋溢着一股古老的优雅的异国情调。如今这里早已变身成为了澳门现代艺术文化创意的秘密花园,不仅经常有文艺方面的讲座及活动在周围举办,而且还吸引了一大波对澳门文艺创意感兴趣的旅客们。有着古老历史的疯堂斜巷,将其背后的故事藏匿于街角的碎石、古树的木纹、斑驳的砖墙中,等待着你我去更深入地探索及感受。不管是澳门香港,还是别的城市,都有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一面等着旅者探索。每个人眼中的澳门都有不一样,你眼中的澳门又是怎样的呢?穷游澳门却不知道它们?这怎么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