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每到一地都可寻到蚵仔煎的芳影。圆润饱满的蚵仔撒载铁板上滋滋作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后,再搭配青菜和鸡蛋,最后淋上酸酸甜甜的特制酱,美味的蚵仔煎无愧是台湾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大肠包小肠:大肠包小肠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肉馅米粒饱满,加上风味绝佳的香肠,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与菜脯蛋等的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满嘴的香味。
鼎边锉:鼎边锉是台湾基隆著名小吃,它原本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里面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鼎边锉”,用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鼎边锉以邢家所作最为有名。
阿宗面线:有人叫它面线糊,意为面线如浆糊般粘稠,而且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中,阿宗面线创立于1975年。卖的是大肠面线,虽然有一块小店面,却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着碗或站或蹲,在骑楼下或马路中间吃,蔚为壮观。
甜不辣:鱼糊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尺寸,长时间油炸后,在肉汤中煮熟。食用前,将鱼糊块从肉汤中捞出,闷在甜酸口味的酱汁中,滋味鲜美。它是台湾人所深爱的一种弥漫着浓郁的香味而且百嚼不厌的美食
棺材板:棺材板为赤崁食堂创始人许一六先生所研发改良的美食,以厚片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面糊、鸡肉、马铃薯、青豆仁、虾仁、花枝将挖去的面包皮盖上。由于食客戏称其形状似棺材,因此老板以此命名为棺材板。
彰化肉圆:彰化肉圆之遥材料时特选番薯粉,上等猪肉、香菇、蛋黄、冬虾、竹笋配葱、玉桂香料。经过配制炊蒸,放入不温不燥的油锅炸上数分钟,捞起烧酒特制的佐料甜酱,加上酱油,吃起来感觉皮脆馅甜香,味道可口。
姜母鸭:这是80年代后期在台湾流行起来的进补小食,将台湾特产的红面番鸭煮熟,取鸭肉和老姜(也被称作姜母),搭配上胡麻油、米酒、中药的药材包,混合放在客人面前煎煮,炭火更佳,好似鸭汤火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