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70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道教分为哪几派?茅山道有何出处?掌门是谁

东汉时期,道教分为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北宋以后,道教的主要流派有: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和净明道。明代以来,道教中唯存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道派,流传至今。茅山道一般指的是以茅山上清宗坛为宗坛的各个茅山道教,茅山道教自从陶弘景祖师以后,自全真兴起以前,一直是道门主流,素有“一部茅山志,半部道教史”“茅山为天下道学之宗”的说法,而茅山上下原有一百零八派,二十四清堂等等。茅山宗是是上清派的正式名称。上清派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实际上,当时茅山已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后来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茅山的掌门,这个在茅山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代大宗师为魏祖师,大宗师便是茅山道教的掌教,传道元朝的时候,大宗师称呼改成了华阳洞灵官,所以在元朝以后,灵官便是指的茅山道教的掌教。后来战火纷飞,大宗师或者说灵官的记载有些不全,而在解放以后,茅山道教组成茅山道院,现在说掌教,则应是茅山道院的院长,杨受亨杨院长。扩展资料:道教源于道家老子、庄子、列子,于晋朝才形成道教。道教也分南北两派,北方道教为“符箓派”,符、箓都是写着神的名字的牌子,北方道教认为人生病是因为鬼魂附体所致,所以要拿符、箓来镇鬼,用剑来除妖;而南方道教却认为人生病是由于阴阳不和,要想长生需要用丹补之,所以南方道教被称为“丹鼎派”。捉鬼道士一般是北方道士,炼丹道士一般是南方道士。北方道教由张道陵创立,后人说的张天师并非张道陵一人,他的子孙都称为张天师。而南方道教是由中茅君(茅盈)创立,茅固、茅忠并非教主。北方道教和南方道教都是靠治病救人,聚集了很多信徒,逐渐形成教派。创立之后,其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一直到南北朝时代才形成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北方道教体系主要是由寇谦之充实整理而成,南方道教人才较多,由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丹鼎派的完整理论体系,尤其是葛洪的《抱朴子》与《老子》、《庄子》、《列子》被后人称之为四经。参考资料来源:-道教                      -茅山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