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
光学性质 (1)颜色:有红色、橙红色、粉红色、紫红、无色、黄色、橙黄、褐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2)光泽及透明度:玻璃至亚金刚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特征:均质体。
(4)折射率:1.718(+0.017,-0.008),锌尖晶石为1.805,铁尖晶石为1.835,铬尖晶石可高达2.00,无双折射率。
(5)色散:0.02
(6)发光性:红色、橙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呈弱至强红色、橙色荧光,短波下无至弱红色、橙色荧光;黄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弱至中等强度褐黄色,短波下无至褐黄色;绿色尖晶石长波紫外光下无至中的橙-橙红色荧光。无色尖晶石无荧光。
(1)解理:解理不发育,常见贝壳状断口。
(2)硬度:摩氏硬度8。
(3)密度:3.57-3.90,一般为3.60,含Zn高的品种(锌尖晶石)可达4.60。
尖晶石可用热处理改善颜色。蓝色者在900℃加热变成绿色,加热到1200℃变成黄色。这种改色效果稳定。也有将红色尖晶石加热去掉棕色成分获得纯红色的报道。
颜色 尖晶石常以颜色及特殊光学效应来划分宝石品种,常见的品种有: (1)红色尖晶石:主要含微量致色元素Cr3+而呈各种色调的红色其中纯正红色的是 尖晶石中最珍贵的宝石品种,这种品种过去常把它误认为是红宝石,如英国王冠上著名的红 宝石“黑王子红宝石”“铁木儿红宝石”等,直到近代才鉴定出是尖晶石。其中中红色至深红色的尖晶石是普遍受欢迎的红色宝石品种,浅粉色至暗红色的尖晶石则与石榴石相像。
(2)蓝色尖晶石:它含有Fe2+和Zn2+而呈蓝色。多数蓝色尖晶石都是从灰暗蓝到紫 蓝,或带绿的蓝色。
(3)橙色尖晶石:是橙红色至橙色的尖晶石品种。
(4)无色尖晶石:纯净无色者很稀少。多数天然无色尖晶石或多或少带有粉色色调。
(5)绿色尖晶石:一般是含Fe2+所致,颜色发暗,有的基本呈黑色,真正的黑色的尖晶石在蒙特桑玛、泰国红蓝宝石矿等有发现。
(6)变色尖晶石:非常稀少。在日光下,呈蓝色,在人工光源(白炽灯)下,呈紫色。
(7)星光尖晶石:这种尖晶石一般呈暗棕红色、暗紫色到黑色,数量很少,尖晶石内部可具有多组针状包体,使其具有四射或六射星光,主要发现于斯里兰卡。
尖晶石是镁铝氧化物组成的矿物,因为含有镁、铁、锌、锰等元素,根据这些也可以将它分类,如铝尖晶石、铁尖晶石、锌尖晶石、锰尖晶石、铬尖晶石等。由于含有不同的元素,不同的尖晶石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如镁尖晶石在红、蓝、绿、褐或无色之间;锌尖晶石则为暗绿色;铁尖晶石为黑色等等。尖晶石呈坚硬的玻璃状八面体或颗粒和块体。它们出现在火成岩、花岗伟晶岩和变质石灰岩中。有些透明且颜色漂亮的尖晶石可作为宝石,有些作为含铁的磁性材料。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尖晶石的性质和分类”,关注千家信耐材,了解更多相关耐材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