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17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如何紧急处理

根据WHO报告,意外伤害已成为大多数国家0-14岁儿童及青少年的第一位死因,并且儿童期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期重要健康问题和儿童保健领域里的一个前沿课题。所以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当代国家威胁儿童健康及生命的主要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如何紧急处理?请看下文。
方法/步骤
1

【擦伤和扎伤】       表现:出血和破损。       处理:初步包扎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油、酒精(红药水)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二次消毒如伤口无肿痛感染,2天后可用酒精棉球(红药水)再消毒伤口一次。如果家里没有碘酒、酒精,可用干净的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如果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脏物,或受伤位置重要(如脸部),建议还是带宝宝就医。       扎伤由于创口很小,非常容易被忽视,却最容易受感染。尖物刺入身体的时候会带入细菌和污垢,然后这些小东西就会潜伏在体内伺机作乱。为避免感染,应尽快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切勿使用已经开封的瓶装水,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细菌。对于大而深的伤口,尤其扎伤,父母应及时带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2

【扭伤】      表现:      ●疼痛与触痛,随着患部的活动而增强。      ●受损的关节肿胀,限制活动。      ●肌肉痉挛(肌肉发紧,由非主观性收缩引起)。      ●如果波及到腿,就会出现跛行。      ●几天后伤处还会出现青肿。       处理:冷敷。早期将扭伤处垫高,采用冷敷、施压,避免患处活动。在伤后48小时内,不可对患部做热敷。冷敷可减轻肿胀,同时用绷带包扎压迫扭伤部位,不仅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也可帮助减轻肿胀。按摩一般在1~2天后父母可在患处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理疗。活动一般12天后,肿胀与疼痛开始减轻,患肢也可以做些轻微活动。经过以上治疗以及相应的肢体锻炼,一般扭伤的肌肉和韧带都能痊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由于扭伤常常伴有骨折和关节脱位,所以当患儿疼痛日渐加重或局部有明确压痛,应去医院就诊。

3

【瘀伤】       表现:孩子脑袋上撞出的大包       处理:冷敷。淤伤也需要引起父母足够重视,因为那是皮下组织出血的外观表现。冷敷可以达到镇痛消肿的效果。冷敷20分钟,停20分钟,反复进行2~3小时。将患处适当抬高也有利于消肿,因此如果伤在腿、脚处,可以用枕头将腿、脚垫起来。

4

【骨折】       表现:       ●剧烈疼痛,孩子患肢运动受限。       ●患区压痛极为明显。       ●患部出现肿胀,皮肤变色。       ●在关节脱位和严重骨折时,发生肢体变形。       处理:       1.开放性骨折。断骨刺穿了皮肤,伤口血流不止时。首先用干净的布压迫伤口止血,可以用消毒纱布固定患处。注意不要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也不要将突出伤口外的断骨塞回伤口内以免感染。       2.闭合性骨折。不要遗漏骨折。幼儿骨折很多时候没有骨擦感,没有反常活动,甚至疼痛不明显。早期摄片可能看不出骨折影。可以用夹板固定保护,或在受损部的两侧固定肢体,以防进一步损伤,然后急往医院骨科就诊。

5

【烫伤】       表现:       ●局部变化皮肤受高热后(超过60℃),组织内蛋白即可发生凝固,以致细胞坏死。局部反应依热物的温度、接触的时间以及受伤皮肤厚薄而异。一般皮肤与70℃热物接触1s即发生水疱,而新生儿却常因50℃的热水袋烫伤。按局部组织坏死的深度小儿烫伤同样分为3度。但由于小儿皮肤很薄,分度有困难。       ●全身变化严重烫伤者可出现休克。烫伤后早期出现休克多由于疼痛和精神刺激引起,一般为暂时性,不严重。而继发性休克是因为毛细血管渗出增加,使组织水肿和创面大量渗液,血浆损耗,血液浓缩和循环血量减少,继而出现组织缺氧、血压下降、脉搏低弱、低血钠与酸中毒、少尿或无尿等。烫伤后6~8h内液体渗出最快,并于36~48h达最高峰,通常超过淋巴回流的能力,以后逐渐减慢。       处理:       1.及时用冷水冲洗烫伤,流动的冷水冲洗可以明显减轻烫伤深度。       2.不要用冰块冷敷伤处,避免冻伤。       3.不要在伤处涂抹植物油或者其他油脂,对伤口无益,还容易引起感染。       4.用湿润烧伤膏涂抹伤口,用干净的棉布包裹。       5.如果严重,立即到医院去诊疗。

6

【出血】       处理:       1.如果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压迫伤口。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       2.如果出血不止应采取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止血。如果是表浅的划伤和擦伤———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3.如果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后,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地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4. 如果出血不止———在出血很多的情况下,应采取指压动脉止血法,即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

7

【宠物咬伤】       处理:被宠物咬伤以后,应该及时清洗伤口。首先,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如果伤口较深要想办法深入内部进行灌洗(如用注射器注水冲洗),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家长要记住,伤口的处理越早取得的效果越好。再者,不要包扎伤口,尽量让伤口暴露。对伤口初步处理之后,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治疗,注射狂犬疫苗。       孩子被宠物咬伤或者抓伤之后,家长不能因为只是一个小伤口而轻视。狂犬病的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而且,狂犬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可能不是被咬之后立即发病,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有了孩子,家里不养猫、狗等宠物,把危险的可能性减至最低。

8

【溺水】       处理:       1.迅速倒出积水小儿救出水面后,应立即倾倒出体内,尤其是呼吸道内的积水,救护者可将患儿的腹部置于自己的肩部,扛着患儿,让患儿头在前,足在后,快步奔跑,借跑步的颤动,让溺水儿童呼吸道内的积水迅速排出。与此同时,救护者可用双手举起患儿的双手边跑边颤动患儿的双手,一方面促进呼吸道水外流,一方面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       2.疏通呼吸道若患儿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将患儿舌头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用手掐患儿的人中穴位;       3.人工呼吸、恢复心跳如果患儿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若现场有2人,一人心脏按压,另一人口对口呼吸;将患儿头部充分后仰,捏住鼻子,口对口呼吸15次,随后心脏按压2次,吹气与心脏按压交替进行。若现场仅1个人,救护者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做8次心脏挤压,反复进行,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急送医院继续抢救患儿经以上处理,呼吸心跳恢复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因为还会出现肺部、心脏及脑的并发症,一定要迅速护送患儿到就近的医院继续进行抢救治疗。

9

【呛奶】       表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       处理:       1.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

10

【气管异物】       表现:孩子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及口唇青紫。       处理:此时家长切不可惊慌,应立即将孩子上半身前倾,使他的头向下低于前胸,防止异物进一步深入,在两肩胛骨区之间用力拍打。也可自患儿后方将手置于孩子的上腹部中间,双手交叉,突然用力急剧地向上推,往他的胸里按压5---10次,直至异物排出。在实施急救的同时,赶往医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