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37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秋收养生概要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意思是说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强大起来;万物成熟,到 了收获之季。从气候特点来看,秋季‘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 ”而相应发生改变。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 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面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因此,秋季饮食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 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不应耗精而伤阴气,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肺主管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和代谢。另外,肺为“相傅之官”,对心脏芎协助作用。肺统领人一身的“ 气”。《灵枢·九针论》中有“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肺为白色分叶状,位于胸腔,覆盖着心脏,连接气道 ,开窍于鼻。肺主管呼吸。主要功能活动为呼出体内浊气、吸入自然清气,完成体内外气体的疏通和交换,促进 人体宗气的生成。宗气。即由肺吸人的清气结合由脾胃运化的精气而生。宗气形成后便依靠肺向全身输送。宗气除了滋养人体 ,还调节气流通畅,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可以说是人体机能活动的主动力。元气是人体的根本,它与宗气、水谷 精气及氧气相结合,共同充养人体。秋季人体的阴精也与自然界一样,“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敛藏内养五脏。因此,更要注意合理安排睡眠 时间,以与自然之气相呼应。“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季应早睡早起,这是适应 秋季养收之道的起居方式。早睡早起的目的是顺应秋季人体阴精随着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而收敛于体内,阳气舒展 的状态。早卧,以顺立秋季阴精的收藏之象,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秋季阳气的舒展,使肺气:导以宣发 、肃降。这样就能与秋季自然界的规律相呼应。实现“秋季养收”的目秋季感冒的有效方法之一。《老老恒言》 卷一中写道:“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类证要诀》说:“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即秋季早起应在日出前而不宜太晚。秋冻,就是“秋不忙添衣”,但这要看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教条。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 渐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晚秋,穿衣可略少,有意识地让人体“冻一冻”,但要有限度,以自己 能接受不会“冻”出毛病为度。这样可避免因多穿衣服导致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秋冻 ”也是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藏精做好耐寒力的准备。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肌体耐寒能力增强。这也是对“若 要小儿安,须带几分饥和寒”的印证。其实。成年人在秋季也需略带寒,只是这个“寒”自己应严格掌握。至于 老人就要十分谨慎地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但缓慢添衣还是可取的。另一方面要注意初秋切勿过度御寒,把自己严密包裹里三层,外三层。天刚油凉意,外出时再加棉帽套头, 口罩捂嘴,以为这样便可平安无事。其实这是在削粥自身的抵抗力和耐寒力,使身体变得弱不禁风,抵抗力下降 ,三天两头感冒发烧。“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多盖容 易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各种运动锻炼,如打球、爬山,散步等,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尤其是冷 水浴,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应长期坚持,不要问断。耐寒锻炼十分重要,耐寒力是抵御疾病的一种抗力,尤其在冬季更重要。耐寒锻炼应始于初秋,可循序渐进 地坚持,从冷水洗脸、擦身,到冷水浴。直到冬冰。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喝维生素l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 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的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但不可太过。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的作 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李咽喉十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秋季天高云淡,气候清爽,是进行健身运动的大好时节。在这个时节里除日常饮食起居凋摄外,要顺应节气 进行一些耐寒锻炼的健身运动,以增强肌体适应气候多变与气温逐渐降低的能力。秋季进行健身运动,有助于消 除或减轻“秋思”的忧郁证候,使人精力充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