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没有功夫听你讲你的画。 大人忙了一天,回家就想清静会儿,歇一歇。然而,对于小孩儿来说,白天是满足好奇心的、令人兴奋的探索过程,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于是,画画就成了沟通的桥梁。 我有画要说——画作是孩子无声的语言。当他们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可以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 当你的孩子开始告诉你有关他的画的故事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你们的对话将会拓展他的词汇,还可以教会他按顺序讲述故事,这些对于今后的阅读 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他画了一匹马正在田地里,可以问他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将会使他想起马圈、马车等等,有可能还会引出一个长长的故事。 给孩子一点时间,就会成就一个快乐的、想法与众不同的人。
你的画太棒了,将来能够成为画家了。 大人觉得孩子只有受到表扬才能更好地画画,所以,不论他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都一味地夸奖。结果适得其反,小孩觉得这类表扬给自己造成的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可能就开始糊弄你,比如:一天画几十张“一钱不值”的画。 描述性的评论,比如:“那只恐龙看上去真高兴!”听上去更好。其实除了当画家,绘画还能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当孩子开始画画的时候,是理解因果关系的绝好时机。通过画画,他们还制定自己的计划,如:“我要试着画一头大象”,并开始琢磨这张画中的大量细致问题,例如:“象有脚趾头吗?”之类的答案。 因为在艺术中无所谓对与错,所以孩子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如:坚信自己的判断力、作品的自我评价等,培养自尊心。同时,绘画艺术还是孩子仅有的、不依靠成人的帮助的,从而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的领域之一。 让孩子在适度的评价中生活,你会发现他神奇的自我成长。
画了那么长时间,我们可以准备考级了! 大人觉得,对画画投入那么大,再加上别人都开始考级了,那就随大流吧。但是小孩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每一件快乐的事,都会被大人套上 个恼人的框框。画画好并不是通过证书体现的。比赛、考级都体现了大人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孩子意愿的表达。其实宝宝学画的意义主要是在画外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有助于小肌肉运动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所以,与其考级束缚,不如自由创造。
你画的不好,我来帮你画。 大人认为,孩子画的线不直,尺寸不对,所以,把着孩子的手,让他规矩地画完一张画是家常便饭。小孩却讨厌这样的做法:你限制了我的手,限制了我的脑,不让我独立地做事。日久天长,孩子产生了依赖性,便失去了原创的热情,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了。 孩子是创意大师,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画作中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大人插手,孩子缩手,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对创意的破坏。 若想保持这份原创活力,应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孩子的自由情感在涂鸦中得到抒发,会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同时,也会逐渐形成自信与个人独特性。
下一次当孩子画得十分精彩的时候,不要随便把他的画乱扔。想一想能不能用下面这些好玩的办法,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兴趣。1、把画装进精美的画框中,作为礼物送给亲戚。2、把画制成一个薄板,用它们当作盘垫。3、把画发到网上,例如雅虎相册等,让更多的人欣赏。4、用他喜欢的画当作壁纸来装饰孩子房间的一面墙。5、做一个家庭绘画作品展,邀请孩子的老师、同学、长辈、邻居前来参观并留言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