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69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解密高尔夫挖起杆

挖起杆仅次于重要的推杆。挖起杆的英文名称是wedge,其中文译为是“楔”,在球杆中可将其译为“噼”的意思,所以也可称作噼起杆。也有很多球友将其称作角度杆、切杆、起扑杆等。一般来说,大品牌都会特别在挖起杆的设计上下极大功夫,产品分类也相当仔细,像Cleveland的CG10系列光从角度分就有16种选择,Titleist的Vokey Design 200系列则有11种,这么多种类该如何进行选择和搭配呢?从距离上进行区分!所有挖起杆的共同特点都是大杆面倾角(45—60度),杆头十分沉重,但每支挖起杆也有各自特点,即制造出独特的距离和着地角度,从大到小顺序为:劈起杆(PW)、中继挖起杆(GW)、沙坑杆(SW)、高抛挖起杆(LW)。
方法/步骤
1

参数一:角度  PW:它角度通常为45—49度,我们将其称作噼起杆(PW),大家普遍爱称它“噼杆(P杆)”,击球距离为:男子大约110码,女子大约90码  GW:它角度通常为49—54度,应该称之为中继挖起杆(GW/AW),球友们大多叫它“A杆、G杆”;击球距离为:男子大约100码,女子大约85码  SW:它角度通常为54—57度,其称作沙坑挖起杆(SW),这类球杆的叫法居多,有“沙杆”、“S杆”、“沙坑杆”……击球距离为:男子大约90码,女子大约80码  LW:它角度通常为57度以上,都可称之为高抛挖起杆(LW),也可称作特殊角度挖起,普遍都叫他“L杆”击球距离为:男子大约65码,女子大约60码  因此,如果你选择了一支48度的PW和一支56度的SW,最好再加上一支52度的GW,这样就足以应付任何可能在果岭周围发生的情况了。

2

参数二:杆底  挖起杆有着与铁杆的相似外形,可是设计的理念却是大相径庭的。单是杆底面积这一数据,却尤为重要。打击都知道,铁杆的宽杆底设计,其目的追求的在于是低重心,基础较高的弹道、好起球。然而挖起杆的宽杆底设计却是为了减少击球时杆头对地面一些状况的阻力。因此杆底设计得越宽,就对增加反弹系数上的特性越有利。目前,很多球具品牌具有针对性的将挖起杆的杆底制造成弧形(C型),有利于打球者的使用。

3

参数叁:反弹角  反弹角是挖起杆中的专业术语,也是挖起杆的重要参数之一,更是使用者需要重视的一点。反弹角度数的可选择性较多,并且可以根据打球者的需求,搭配出上百种,其唯一目的就是使杆头在触球过程中能够较平滑的擦触地面,以减少地面对杆头的阻碍,避免杆头扎到地面里去,从而大大的增加处理长草或沙坑状况的成功机会。  反弹角与杆面倾角一样,角度上有着严格的设计标准,有的并且还通过了精细的打磨工序。一般高抛挖起杆(LW)的反弹角度约为0~10°;噼起杆(PW)的反弹角度约为5~8°;沙坑杆(SW)的反弹角度约为10~16°(规则规定挖起杆的反弹角度最大不得超过16°),个别角度与反弹角度所搭配的性能表现也各有优势通常情况下,较软的沙坑和地面应该选择反弹角度大的挖起杆,反之较硬的状况下应选择反弹角度小的挖起杆。

4

参数四:杆面沟槽  说到杆面沟槽,不错!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前两年就熙熙攘攘的争议不断。为了能够打出应有的倒旋量和精准控制性,杆面上那一条条细细的凹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挖起杆的灵魂在于沟槽,这些沟槽在接触小球的同时,就好像如同齿轮一样,在强烈对其进行处理,瞬间增大摩擦,产生极高的后旋量,这足以说明挖起杆非同一般大家误解为的短铁。  杆面凹槽的基本形状可分为V形、U形和方形叁种,性能的关键主要在于沟槽的宽度与深度,越深越款的沟槽,效果越明显,与之各球具厂商也开发出了性能优良的产品,有些品牌甚至开发出了更为变态的球杆。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滋生,R&A和USGA也对相关沟槽设计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两家权威机构认为,现在的球杆设计,它们的沟槽过深,击出的球会产生很多的倒旋,也就是说如果打球者击球到长草区,仍然可以通过球杆的沟槽特性,使球从长草打出去后停在果岭上,这样对于正常状态下的球手是不公平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