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水族聚 居区,各式各样的石碑墓以及石板墓随处可见。从外部特征看,水族碑刻文化,既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受周边民族文化,特别是苗族文化的影响。水族石碑碑帽的牛 角造型可能就是受苗族文化影响的结果。所谓的石板墓,指的是水族墓封土的外部造型除立有一组石碑之外,还要用大石板将整个墓葬包裹起来,使之远远看去很像 水族居住的住房,故有人又称这种墓葬为“杆栏式”石棺墓。水族石板墓的发现,历来以水龙引朗最为有名。只是这里虽早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保护措施不 到位,且因墓址位于村庄之中,人为损坏的现象十分严重。
另一处规模更大的石板墓群则位于距引朗一二公里之外的马联村与拉佑村交界处,方圆近两平 引朗石板古墓方公里,墓葬的规模非常大,十分壮观,大约有近百座石板墓。许多碑文因石质风化严重而不能辩识,但也有一些能够看得出来,以乾隆、嘉庆年间最多。这些墓葬的型制都属于石板墓,外观上有一定的差异。
水族先民历来“轻生重死”。所谓的“轻生”,意思就是对小孩的出生虽有重视,但其仪礼相对死者的仪礼来说,则可以用“小巫见大巫”来作形容。水族“重死” 主要表现在仪式复杂、安葬过程的讲究及水族墓葬碑刻的奢华等几个方面。的确,就是以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来看,要想建造同样的石板墓,其造价之高,也是一般 人所难以承受的,更何况是在二百多年前更为贫穷落后的封建时代?那时的水族先人省吃俭用,不惜拿出巨资为死者修建这样的墓葬,不能不说他们对“死”的理 解、认识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另外,本人也产生疑问和猜想,那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石板墓葬群集中于此?还有,能够建造这么多豪华的石板墓,说明当时水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般,但从现今周边的水族村寨情况看,找不到曾经辉煌的任何踪迹,那么这些墓主人从何而来?也值得探索。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的疑问需要 人们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