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6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科学”育儿思维的误区

最近做了两位两岁左右孩子妈妈的深入咨询,她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爱学习各类育儿书籍、博客,所以有了很多“科学”的育儿理念,也用这些理念来指导育儿的实践。这本来是不错的,因为育儿需要学习。但是育儿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本来很多理念就自相矛盾,而且未必全面合理,如果把这些当做金科玉律、教条去执行,常常会陷入困扰之中。下面的讨论主要针对一到三四岁的孩子。一、专注度的问题一位孩子独自玩耍的时候,奶奶喜欢逗他玩儿,常常忍不住说些与当前玩的东西无关的事情,这自然可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奶奶的行为是育儿“科学”理念中极力反对的,因为“科学”理念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而且道理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你总干扰他的专心,那对专注力培养自然不好啊。所以,妈妈很困扰,是否一定要让奶奶改变这种方式?我的观点和这些“科学”育儿理念有所不同。我认为专心与兴趣有很大关系。有兴趣,自然容易专心;没有兴趣,原来有专注力也没用。与平静的心理也有关系,平静了,自然容易专心;不平静,自然不容易专心。就像写作业,有兴趣、心情平静,自然容易专心;没有兴趣、烦躁不安,即使原来专注力不错也难以专心。另外,如果孩子有兴趣、平静,假设受到些干扰,也会提高抗干扰能力,对专心能力也是有好处的。这个孩子的实践证明,孩子在奶奶的干扰之下,和妈妈玩起自己喜欢的玩具来,还是很专心的。这些科学育儿理念不能说没有道理,只是可能仅仅考虑单方面的因素,而没有全面地衡量,所以让人无所适从。打扰的确对注意力不大好,但也会增加抗干扰能力,如果打扰得比较自然,问题不会大。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故意去打扰孩子,更应该杜绝让孩子烦躁的打扰。二、规矩的问题有位妈妈坚信一个科学育儿理念:规矩是给孩子一个安全、不迷惑的界限,所以要坚定执行。——这个理念被无数人奉为圭臬。她每天晚上带孩子去散步,孩子喜欢玩一个收费的音乐玩具车。妈妈给孩子立了规矩:每天只能玩一次。有一次,孩子还想再玩一次,她坚决执行规矩,结果孩子哭得伤心裂肺。这也引起了她的反思?这样真的对吗?其实这个理论本身就有问题。坚定执行规矩好像不让孩子迷惑妈妈的规矩,但是他会迷惑妈妈为什么这样无情啊!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都不答应?而且看起来也不安全:妈妈为了我多玩一次玩具车就不顾我的伤心,狠心地置之不理,那有什么安全感可言啊?妈妈真的是爱我吗?而且如果规矩太多,也会让孩子不安,因为不小心哪天触犯了规矩的高压线,就引来痛苦的体验。所以,我的规矩少而精,我的“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这样可能更合乎孩子的心理,合乎人性吧。三、鼓励孩子的探索,不指出错误一位妈妈还有一种“科学”理念。一两岁的孩子正处于探索期,要鼓励他的探索,比如看图画,认小动物。识别对了,就鼓励,错了也不用指出来。但是奶奶却不是这样,孩子认错了,奶奶会告诉他错了。妈妈疑惑,这样是不是在阻碍了孩子的探索?这个“科学”理念看似是合理的,但是奶奶指出错误也是对孩子探索的一个自然反应啊。而且错了也不说错,一直使孩子自信满满,其实也是脆弱的。我认为只要指出错误的态度心平气和的,就没有问题。四、这样会影响想象力 一个孩子很聪慧,很多东西一学就会。姥爷喜欢教给他认字或者算数。妈妈担心这么早就教给他知识性的东西是否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另外一个孩子的奶奶喜欢用大人的语言给孩子解释一些事情,妈妈也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这个是个常见的科学育儿理念,也有一些道理。但是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孩子正巧有兴趣学习识字和数字,这也是难得的机遇,也没有必要因为对想象力的担忧而不去学习。而且从《卡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来看,从小就学习知识、学习成人思维对小卡尔维特的天才发展也是有利的。所以,还是抓住孩子自然出现的兴趣为好,没有必要因为一个理念而故意回避兴趣的出现。毕竟,育儿是个综合的工程,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五、重视孩子的安全感可很多科学育儿思想一样,我也提倡重视孩子的感受。但是过于重视孩子的感受也不好。比如一位妈妈想尽所有的能力给女儿建立最好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这本身是好的,值得称赞的。但是可能因为过于在意,就会放大孩子的一点点感受,为了这个可以做超过自己能力和精力以外的事情,反而对孩子不好。维尼:这个“最好”就有问题,还不如粗略些。妈妈:粗略了会觉得自己偷懒了,没有责任感了。维尼:粗略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过于精确,会忘记根本、大局,而容易犯错误。而且做到精确是很难的,不小心就会做过头。而粗略些,注意力放在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细节不必过于注重,反而不会迷失方向。六、各个阶段该做什么?我虽然是研究心理很多年了,但是我看过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书,总觉得生活中用不上,不知是我水平不够还是这些理论确实无用。比如对于孩子的独立性、分床睡的时间,每个孩子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尽管有很多教科书说在哪个阶段是什么样,那也只是一种概括,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样!如果教条式地执行,如果觉得不这样就糟糕了,就死板了。所以,我育儿基本不按照这些教科书来,更多的是顺乎孩子的自然。七、应该怎么做?这些理念从某一方面来看是合理的,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又未必合理,所以教条化地执行必然有问题,最好能把握好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是这对一般的妈妈来说太难了,可操作性不强。前些年,天才教育比较流行。但是近年来,大家越来越理性,大都也不想着孩子成龙成凤,也不执着于把孩子培养成天才。既然不是培养天才,何必那么精益求精?太求精,太执着,反而容易陷入误区。对于幼儿,抓住孩子的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性格发展等主要方面,适当地开发智力,尽量合乎自然就行了,这样反而会少些迷惑,少些阻碍。粗略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自然一点儿、粗略一点要好。 一位妈妈在咨询后体会到:科学育儿思维太多,育儿的关键还是宝宝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快乐,其他的顺其自然。这些科学育儿思维做为参考而已,不要太教条化,记住以人为本!!
推荐信息